江门恩平广东艾普升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
周柳妤摄
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金柚公园内,绿油油的柚子树布满山头。
何森垚摄
惠州联合铜箔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线。
梁维春摄
■“百千万工程”
春光灿烂,第一批菠萝已经上市,湛江市徐闻县向全球采购商发出甜蜜邀请;揭阳普宁市的国际服装城内,商户们清点货物、打扫店面,等待提货的客商;在江门开平市,赤坎华侨古镇又迎来了新一批游客……从春天出发,广东各县域掀起抢时间、拼经济热潮,焕发勃勃生机。
新的春天,中央一号文件如期发布,其中“县域”二字出现13次,与“县”有关的表述达到35处。与此同时,文件发布当天,广东召开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动员大会,后又召开全省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工作会议,再次吹响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号角。
破题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广东个县(市、区)迅速行动,聚焦根植本地特色强经济、兴产业,朝着全国百强县的方向激流勇进。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广东激活县域产业的“潜力板”,迈出久久为功的第一步。
梁时禹李霭莹
报道团队:廖钰娴林露董有逸
车间里激发制造“新动能”
头发丝,在惠州博罗县是一个“计量单位”。
在沿东江经济带上,世界强企业正威集团投资建设的正威(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内,生产线热火朝天,仅有头发丝十分之一粗细的单晶纳米铜线成批产出。另一边,惠州联合铜箔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的无尘恒温生产车间里,现代化机组持续将极薄锂电铜箔分类、分切、包装。这里产出的极薄锂电铜箔,厚度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十二分之一。
以铜材料为主导产业的博罗县,是广东县域产业发展的典型样本。在《赛迪全国百强县榜单》中,惠州博罗县排名第81位,是广东唯一上榜的县。
细细的铜线,在博罗智能装备产业园发展壮大,串联起一条完整的铜产业链。目前,全县在铜材料领域已形成3条较为完备的产业链,牵引新材料产业新一轮的转型升级。
从新的春天出发,博罗沿着铜材料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谋划布局更大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今年2月,个制造业新项目在博罗集中动工投产,总投资亿元。其中,落户博罗智能装备产业园的项目涵盖电子信息、铜材料、电动车和生命健康产业,为园区实现千亿目标、为全县四大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再添动力。
当一批新企业抢着加入县域优质产业集群时,一批企业也看中县域产业转移工业园的优势,为产业“大展拳脚”寻觅更大的舞台。
走进江门恩平广东艾普升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摆放在厂房显眼位置的,是一台铜黄色的“爆款”机型——T6钻攻机(光机),该机型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近10%。
工厂能够同时生产这么多大型装备,得益于董事长肖康利4年前的决定。年他第一次来到恩平考察,就被这里的投资环境所吸引。但要把工厂从东莞搬到恩平,中途一旦衔接不畅,产品很有可能赶不上订单交期,而影响整体效益。
“当时项目一签约,恩平市委、市政府就安排了一对一‘首席服务官’,帮我们梳理好了各个环节的手续和办理时限。”肖康利说,就在那一年,艾普升实现当年签约、当年投产、当年上规,并在之后实现产值规模“一年破亿、连年倍增”,总产值从万元跃升至3亿元。
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博泰、百赞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纷纷落户恩平工业园,去年全县智能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跃升至20.6亿元。如今,恩平工业园还在不断扩园,为承接珠三角更多优质项目培土筑巢。
产业共建、产业共强,更多“双向奔赴”故事在广东上演。
目前,广东“1+14+15”政策体系已基本成形,新一轮对口帮扶协作的结对关系首次实现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市、县全覆盖。接下来,广东省还将支持粤东粤西粤北12个地市和珠三角3个地市各打造一个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支持对口帮扶协作双方共建1个市级产业转移合作园区和一批县域特色产业园。
山海间孕育粤味“土特产”
从上空俯瞰广东,是一幅层次分明、蓝绿相融的山水图:崇山峻岭,绿树繁茂;沃野千里,满是新绿;蔚蓝大海,波澜壮阔。
天气转暖,梅州的金柚果树迎来一年中关键的生长时期。新芽迎着阳光疯了似地生长,仅需一天时间,只有小拇指大的芽苞便能伸展开来,长成嫩绿的枝。在梅州,果农将这样的动作称为“抽”,长出的新枝称为“梢”。
刚刚走出冬季管理期,正是果树抽梢的时候。“今年果树抽梢早,要提前做好准备剪梢,防止新梢抢了挂果枝的营养。”梅州市梅县区城东镇的种植大户曾志刚不时叮嘱在果园务工的工人。“近期要注意查看树叶的颜色和水分,畸形、发黄、细小要及时补充营养。”
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这是金柚占得好市场、卖出好价钱的秘诀。曾志刚种了36年柚子,深谙管理对柚园的重要性。“除了剪梢,还要准备防治病虫害,红蜘蛛、介壳虫等害虫在气温上升后,便会出来活动,只有做好细节管理,才能让柚子颜色好、味道好。”曾志刚说。
山的这边,金柚肆意生长;海的那边,生蚝喜临丰收。
走进湛江市坡头区官渡镇新村的三角蚝场,海风的咸味扑面而来。柔和的阳光下,是工人们忙碌的身影。工人们驾驶着船在码头和蚝排间来回穿梭,运送着一筐又一筐的生蚝。经过简单清理后,生蚝便会立即被客商装车运走,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
见记者到来,官渡新村党支部书记窦志敏忙中抽身,向记者展示出水的生蚝。只见他娴熟地撬开蚝壳,取出蚝肉放在记者掌心。蚝肉雪白,个头几乎有半掌大。“如今,依靠科学的养殖方法,可以让生蚝一直处于最佳的生活环境,生蚝品质逐年提升,肥大柔滑、味美鲜口,你看,这肥大的蚝肉是不是让人垂涎三尺?”窦志敏自豪地说。
好品质的官渡生蚝不仅是老饕的挚爱,更是官渡新村村民的致富法宝。在官渡新村,不少蚝农靠养殖生蚝,年收入达到30万元,最多可达60万元。“你看我们村村民住的房子,几乎都是独栋小别墅,这些是养殖生蚝带来的最直接的收益。”窦志敏说。
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广东因地制宜孕育出更多“土特产”。
广东各地地理环境差异大,各县或倚山、或临海、或处平原,发展禀赋也各不相同,每个地方也都能找到各自的富民产业。
广东积极引导各县域打好“特”字牌,找准最能体现地方特点的产业,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的突破口。
在茂名高州市,荔枝已成为当地农业重要的支柱产业,种植面积55.8万亩;在韶关市翁源县,这里已发展成全国最大的兰花种植区,兰花香飘十里,年产值超30亿元……一个又一个“粤”字号农产品,正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版图上的一抹亮色。
转角处入画岭南“景中人”
一部电视剧《狂飙》,让江门成了“网红城市”。斑驳的骑楼、嘈杂的市场、古色古香的祖屋……这些场景为剧中超过20年的黑白较量、生死搏斗,提供了富有质感的“自然影棚”。
乘着这股影视热,江门开平市赤坎华侨古镇迎来试营业后的“开门红”。这座拥有年历史的小镇,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界面最连续、保存最完整的侨乡骑楼建筑群,是来粤旅客的“心头好”。
步入古镇骑楼群,油然而生便是安静祥和的感觉。沿街骑楼多为两层,窗门楣柱,处处雕饰都有独特风采,使人仿佛置身粤语老电影中,韵味无穷。将视线移向二楼,斑驳的老墙或石柱上还留有隐约可辨的招牌字样,与新招牌交错,让人不禁想象当年商铺鳞次栉比、繁华热闹的情景。
“选择到江门旅游的理由很简单,一是因为《狂飙》,跟随热度打卡;二是因为古建筑群多,且保存完好,拍照出片。”黄美凤今年大四,热衷摄影的她选择错峰出行,在骑楼群中寻觅古色古香的光影。
如开平市一般,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县城在广东还有很多。山水独特、海岸绵长,广府、客家、潮汕三大民系文化交融,造就广东丰富的旅游资源。
省文化旅游厅的数据显示,全省现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不可移动文物2.5万多处、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4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人,各项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
如何用好散播各县域的旅游资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开平“十年磨一剑”打造文旅融合大项目,是其中一条思路。
从年开始,开平市便着手规划建设“赤坎古镇侨乡国际旅游度假区”,充分盘活骑楼、侨批等文化资源。为保留赤坎华侨古镇文物的原汁原味,实现整体保护,开平市选择与中信产业及乌镇开发团队合作,并采取“资本+智力+资源”的三方合作开发模式,分期对赤坎华侨古镇进行开发。
今年1月10日赤坎华侨古镇开始试运营。数据显示,古镇首个“春节秀”吸引游客超过20万人次,仅农历大年初四单日就超4.4万人次。
大美广东、宜游则游,县城美景串珠成链向世界游客张开怀抱。
广东一方面引导各个县域打造具有鲜明标识的品牌,通过打造一批具有鲜明特点的旅游区,推出一系列趣味十足的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前往。另一方面,鼓励周围城镇完善旅游设施,发展餐饮、民宿等行业,实现比翼齐飞。
汕头南澳岛是全省唯一的海岛县,从春节至今旅游业持续火爆,美丽的海域、精美的民宿正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年轻人前往打卡。节后的清远瑶寨依然载歌载舞,欣赏原生态瑶族情歌、体验瑶族婚俗巡游、品尝瑶家人隆重款待贵宾的瑶王长桌宴等民俗活动,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游客周末游的选择。华灯初上,潮州古城人来人往,骑楼两旁的红灯笼,点亮了潮州的夜……南粤大地,正有更多的县域不断书写“旅游+”文章,成为“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也在推进文旅融合过程中不断做强县域经济。
代表委员观察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江门台山市绿稻农场场长陈奭荣:
望年轻人在基层
干一番大事业
春回大地暖,春耕备耕忙。3月,江门台山市绿稻农场,第一批育好的早稻秧苗如期出棚,被送往周边镇的田地里。农民忙碌着,种下新一年的希望。全国人大代表陈奭荣是这片农场的场长。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广东也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这些春天的好消息让陈奭荣倍感振奋:“希望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到基层工作,开拓县域产业振兴的‘新蓝海’。”
陈奭荣认为,县域产业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队伍的支撑。如今年轻人普遍向往奔赴一线城市,导致县域、农村出现空心化、老龄化现象,产业振兴面临劳动力和人才紧缺的难题。
“很多人碍于面子,怕到基层上班会被瞧不起。”他说,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年轻一代要对各行各业怀有尊敬之心,摆正择业和就业的价值观。实现这一目标,媒体和学校需要承担起更多责任。
他认为,主流媒体要多呈现、多报道县域发展的故事,引导年轻人多了解、多关心基层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增强他们对县域发展的信心。
从长远来看,学校对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对孩子乡土情结的培养也同样重要。陈奭荣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