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菜市场嘛,谁不会呢?
然而跟着几位大厨逛过菜市场之后,本人认错:我原来对买菜一无所知……
看大厨买菜,处处都是知识点:
如何几句话摸清一家店的货源与品质?怎样挑选肉铺?如何平价买到好吃的小众部位?如何在几十家海鲜档位中,找到最靠谱的那一家?
为了学到大厨的逛逛买买心得,我们这次一共请到了5位主厨,都是各自在广府菜、潮菜、西餐、日料领域从业近30年的权威。
贪心好学的我们,逼他们公开了自己私藏的实力小店,连与摊主沟通技巧,内行人如何买菜,也逐样问出了干货。
看完这篇文章,相信你也能成为半个菜市行家!
一间满布尖货的潮汕食材店,全是大厨挖好店的知识点
同样都是逛菜市场,为什么大厨总是能找到更优秀的食材店?
首要原则:看看店里有什么没见过的食材。这是我和米其林一星广御轩主厨,司徒剑泉师傅学到的第一课。
司徒师傅带我去的菜市场初看并不特别,是老广聚集的豪贤路菜市场,体积不大,和广州众多网红菜市场相比,甚至有点平平无奇。
但司徒师傅,就眼尖挖到了一间鲜为人知的潮汕食材店,货源渠道十分了得,像搬来了半个潮汕菜市场——
”为啥能找到这家店呢?”
“当时看到有鱼饭,就觉得这家店有点东西。”
在潮汕,鲜鱼不经打鳞剖肚去腮,直接放到竹篓里用盐水煮熟,这种极度追求鲜嫩的食物,就连广州潮汕菜馆也很难吃到。
但是这家小店,就能买到每日新鲜从潮汕运抵鱼饭,并且足有4-5款可选!都是当地做法,新鲜到竹篓还透着微微的水气。
师傅边说,边给我用一篓红鼓鱼做示范讲解:“轻轻按压,鱼皮还带点柔韧,鱼肉紧实,就是未经冷藏过夜的证明。“
如果是冻过的鱼饭,鱼皮会出现解冻后松散,口感完全不一样。
来到这边鱼饭都会稍微加热食用,司徒师傅说,冷鱼饭再蘸一点普宁豆酱,才是鱼饭的高光时刻。
因为食材都是每日从潮汕运达,老板娘颇为骄傲地打开一整包手挤的猪肉丸,让我们直接拿牙签戳来试吃。
猪肉丸未经冷藏,入口弹牙,在齿间轻轻挤压,肉丸自带的汤汁潺潺流出。啊,是超市冷冻肉丸无法煮出的迷人肉香。
密密匝匝堆在边上的海量蔬菜,普通人如我只会一扫而过,只有大厨才会留意发现,这些是潮汕当地特供的蔬菜。
走近一看潮汕鲜蔬选择好多!
是的,好吃的蔬菜不只是看新鲜度,找到正确的产地与品种同样重要。
拿芥蓝来说好了,很多人知道潮汕芥蓝特别知名,但其实在潮汕,不同乡县,芥蓝品种也有不同,分得细着呢:
例如揭西棉湖的红脚芥蓝、揭东砲台的桃山芥蓝、潮州府城的城花芥蓝,还有惠来县的隆江芥蓝等等……
要吃过潮汕当地芥蓝等各种鲜蔬,真的回不了头。
由于潮汕蔬菜的种植地主要位于沿海的沙质地,因各县区的土壤所含矿物质不同,造就芥蓝等鲜蔬长相与风味各异,就连白菜通菜芹菜这种常规蔬菜都与我们常见的不一样。
司徒大厨顺手拎出一把潮阳的香菇芥蓝,开始安利:这种芥蓝,根茎长得像香菇一样胖圆胖圆的,要先切片再加厚朥(猪油)和鱼露炒,本身特别容易吸收汁酱香气,还比普通芥蓝更多一丝特有的甜香。
如果时间来得对,还能碰上产量极少的揭西棉湖的红脚芥蓝,口感更偏向脆爽,咀嚼久了,会有一股清甜香气走出,有着非常奇妙的风味转化。
菜如其名,根茎紫红色,是很明确的标识。
这家潮汕食材店东西多全呢?
就连麻叶也能买到炒好直接吃的版本!这是潮汕独有的季节性蔬菜,一般只有很地道的潮菜馆才能吃到。
卤味低调地置于柜内,仔细看才惊讶Sku有多全,色泽与卖相也是正点:
卤鹅有整只出售,还带有各种下水,来一趟就能在家摆出一道卤味宴。潮汕店主在旁补充说,卤味都是找的是当地自家人腌制的货源,绝对是地道潮汕味。
司徒大厨承认,喜欢这家店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半成品真的多,而且质量奇高……毕竟工作日常就是煮菜,自家煮饭还是难免有偷懒时刻。;)
一间专卖湛江黑猪的店铺,看出一间肉铺的修养
相信不少新手和我一样,买菜时最头痛的一环,就是买肉……肉铺看起来千篇一律,到底如何挑到靠谱肉摊?怎么看出老板是否懂行?
广州黑珍珠二钻粤菜馆“跃”的主厨,陈晓东师傅,带我来到了一家他常买的湛江黑猪档口,手把手现场教学。
一家猪肉铺,如果对自己售卖的品种产地有追求,已经80%靠谱了。
湛江黑猪在当地是农家大规模养殖,价格中端,但是肉味香浓,油脂分布均匀,是不少粤菜大厨钟爱的品种。
除了品种之外,还要看看肉铺老板的刀工。
一家好的肉档,可以看看是不是部位摆放得细致,从少量的猪脸肉,到大量的猪下水,均匀陈列着一头猪的完整肢解部分,切口是不是精准?
陈师傅说,这家湛江黑猪档口已传到了第二代,如今的档主是子承父业的年轻人。陈师傅最初看的倒不是这家肉铺的品质,而是年轻档主是否成功接过这把肉刀。
陈师傅就很爱抛一些难题给年轻店主,例如只要猪天梯等小众部位,借此观察档主的切肉功夫是否稳打稳扎、出手干练,再去辨别刀工精准度。
菜市场的肉档数量较少,基本总是人流密集,如果摊主能在最短时间选好部位进行切片、切丝、切粒或剁肉,都是出色刀工的证明。
而要判断肉是否新鲜,其实就很简单啦。除了眼看肉色要有鲜亮有光泽,鼻闻无异味,手捏最为直接,轻按肉类会快速回弹,带有粘性代表没多余水份。
大厨还教我们,生肉买回家,最好再吊放1~2个小时,更充分完成排酸的过程,肉质吃起来会更加的松软。
选肉类,大厨也更懂得选一些特别好吃,而且价格不高的小众部位。
从业超过20年的西餐大厨卢伟峰,传授我们:牛里脊尾这个宝藏部位,就很少人专门买来吃。这部分可蒸可煮,自带天然油花,入门级别也能做到入口柔嫩酥化,是非常高级的味道。
好的牛里脊尾,可以看看有没有层层的油脂均匀分布,轻抚起来有如起花刀般的纹路质感。
来自新加坡的Lincoln大厨(广州丽思卡尔顿酒店行政总厨),则喜欢买牛尾,尤其接近尾端的10-15厘米,是牛肉风味最浓郁的部分,只需要稍微香煎,用于炖汤、酱焗、咖喱煮,就会散发出超乎寻常的牛肉香气。
这个位置极其小众,所以市场一般会廉价售出,属于真正的平价取好货。
肉铺逛完,陈师傅顺手还推荐了一下市场周边的小神店,果真好吃!比如这间云桂面店就很绝。十多块一份现炊牛腩肠粉,牛腩下得十分大方,盖了满满一碟,卤制得十分香浓。
还有一间旁边昌乐园小区内的糖水铺,因为主要客源是小区街坊,都是真材实料留住熟客。
推荐试试椰汁红豆糖水,红豆选得特别大粒,吃起来微微起沙,一大碗才7块钱!是市区少见的良心小铺。
一间有游水好货的海鲜小店,日料大厨教你怎样挑一间好鱼档
如何挑到好海鲜,是个大难题。还有谁比日料师傅更会挑海鲜呢?
我们请到了从业接近20年的日料大厨华师傅,让他带着去自己喜欢的海鲜鱼档逛了逛。
这家店面,拥挤狭小毫不起眼,但重点在于:鱼类选择众多,仅是写在墙上的就有接近30种活鱼。
对的,就是这么蚊型的一家店。
华师傅说:看一间鱼档的货源什么水平,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那些常见的冰鲜鱼,这里买不买得到游水活鱼。
比如剥皮牛和鲳鱼,因为都是离海见光即死的鱼,所以最常见到的都是冰鲜状态,但这间店就能抓到活鱼,鱼鳍依然扑腾扑腾,足见新鲜。
这些少见鲜活海货,一般不写在牌子上,要知识储备深厚的大厨才能发现。新手怎么办?厚着脸皮直接问……嘛。
出色鱼铺的另一共同特点,就是货量不多,证明只卖鲜货,尽量在当天卖完。
因为活鱼离开了水域,鲜味一直在递减,这样的小店不作存货,能保证街坊买到的都是当日限定,仅是这一点,就比许多囤积大货的店赢了。
辨别鱼的鲜度,很多人都知道最直接的看法:看鱼眼是否亮晶晶。
但是大厨表示这并不全然对,这也是要看鱼种的。有些鱼天生眼睛就是雾蒙蒙的,也有些鱼因为围捕方式,眼睛被强光卤素灯照过,会显得通红,所以不是简单的二分法。
有些鱼眼睛就长这样嘛。
看腮是否粉红与闻气味更准确,毕竟鱼肉很容易吸附气味,如有异味或是冷藏时间过久,都能轻易闻出,与活鱼咸水气息有很大区别。
华师傅特别嘱咐说,现在鱼摊也有一些特殊操作,需要当心。比如近年很红的黄鱼,身体色泽至鱼脊骨、鱼鳍都鲜黄色,很可能是经过后期人工操作,原生的黄鱼很少通体泛黄。
例如右手边的黄鱼虽然更大条饱满,但颜色十分可疑。
让潮菜大厨带逛海鲜市场,发现全城最全的海螺店
海鲜的世界很大,和华师傅没逛够,我们再找一位从业超过30年的潮菜大厨黄进贤师傅继续带逛。
黄大厨师从潮菜大家林自然,曾在汕头大林苑从业超过10年时间,可以说是行走的海鲜百科。他选海鲜店的标准,自然更是刁钻。
黄师傅带我们去的市场,是全国最大的海鲜集散市场“黄沙水产市场”。
黄师傅笑言,如果这个市场停摆,全国有起码一半的人吃不上海鲜。
黄沙市场的体量巨大,很容易迷失其中,而且每一间海鲜档都那么有气势,渔获种类成百上千,走进任何一间都不知如何入手。
黄师傅说,这一片海货最全的店家,全是来自海陆丰(指潮汕的海丰、陆丰),如果店老板操持一口潮汕口音,那多半货源就比较靠谱。
他大步带我们左兜右转,对路过店家不多做停留,最后来到一家专卖海螺的店,才驻足进店。
他说,海螺不少品种无法养殖,能开一家店专做海螺,说明老板货源相当厉害。
这家海螺店的确壮观,海鲜池以一整面墙身般立于面前,罗列着各种千奇百怪的海螺。黄师傅教路,辨别一间海螺店的货源齐全度,就是看店里是不是有响螺。
响螺是潮汕人十分钟爱的贵价食材,尤其爱吃白灼响螺片,一份动辄就过千元。
这价格的构成,原因有二。一是只取最中心的二两螺肉,去除其余螺头螺皮的高损耗操作,二是响螺直到现在都无法实现人工养殖,是纯野生的海鲜。
能持续供应响螺,就是对一家店货源水平的最重要背书。
这么一小块响螺片,就要价过千。
黄师傅三两下爬上了海鲜池墙,徒手掏出一只海螺以辨认品质。此处的知识点是,螺类对于盐份极其敏感的。
而在海鲜市场,最常遇见的品质问题,是螺贝类被“打水”,也就是人为调整水中的盐份,让螺贝吸入更多水份,变重变大,售价更高。但过水后的肉质与味道都会大幅降级。
这种是纯野生的油螺,非常巨大,但价格却不高,因为煮制起来特别麻烦,风味不突出。
看一只海螺,碰触螺肉,看它会不会自然回缩,能完整地缩回壳内,就是没有被“打水”的鉴定标准。
黄师傅从另一间店拿起一只鲜鲍作例子,这只鲜鲍经刺激也无法收回壳内,维持在肿胀高耸的状态,也就证明被打过水。
黄大厨到了海鲜店,简直就是如鱼得水,火力全开,全程疯狂输出;
比如看濑尿虾有没有膏,从腹部这三条线去鉴别:发白证明含膏较多,半透明的证明含膏少。
不少店家都说自己货源野生,究竟是否真实,可以凭借一些细节辨别:一般野生的虾蟹壳会较硬,虾枪和虾须会较短,连色泽也会更深一些。逛市场时可多间对比,总会看出区别。
这次跟着大厨逛菜市场,完全打开了另一个看市场的角度,大佬说话,疯狂抄笔记.gif。
而对于大厨们来说,趿着拖鞋,一间接一间巡好货,一不小心买了过千元的食材,提着大包小包回家,就是一件极快乐的事。
最后,总结一下大厨逛市场的沟通技巧:
要从摊主店主身上讨教,增长食材知识点,就要从敢聊开始,开始最好是聊上一次买菜的好坏,积极反馈,自然会令到档主乐于分享,甚至会为你特意留起好货。逛市场时应对食材有一定的认知,学着记住一些小众食材或部位的名字,例如去蔬菜店问今日有没有揭阳马蹄蕃茄、潮州芥兰等,店主会觉得你比较懂行,自然不敢坑骗你。一个运营良好的档口,往往都是一个供货商,不妨问一下档主他的货都有供到哪些餐厅食肆,会对这家店的货源品质更加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