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有14家医院投资并购项目,涉及23家医院/医院投资管理机构。创意图片/新京报记者王远征
今年已有医院,抢占下游医疗市场,完善企业布局
如今,上市药企的并购目标,除生物医药领域外,又涉猎到医疗服务机构。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16日,今年已有复星医药、星普医科、通化金马、中珠医疗等14家上医院投资并购项目,医院、医院、医院等在内的23家医院/医院投资管理机构。
依据国家政策,至少有医院在今年底前要完成剥离工作。这些医院标的,也成为了药企进入医疗服务领域的目标。第三方医药服务体系麦斯康莱创始人史立臣表示,医药和医疗实为不同行业,医药企医院需要充分调研,医院,树立品牌是关键。
医药医院
在政策环境利好而医疗服务供需又极度不平衡的情况下,医疗服务行业越来越被视为未来消费的增长热点,社会资本大举进入医疗服务领域更是成为近几年的热门现象。年以来,不少上市公司布局医疗服务领域,医院经营,除光莆股份、东方海洋、光正集团等上市企业外,更多的是医药企业的身影。
从医疗服务板块的收入方面看,不少医药企业的医疗服务收入成为企业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恒康医疗、信邦制药、金陵药业等企业的医疗收入占比已经超过20%以上甚至更高。其中,恒康医疗最为突出,医疗收入已占据公司营收的93.71%。
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14家医医院并购投资项目,涉及23家医院,医院。在这些并购项目中,通化金马拟并购的企业最多,拟斥资21.91亿元并购5家医院资产。
从企业的投资金额来看,上市企业对19家医院的投资金额过亿,其中有两家的投资超过10亿元,均来自康美药业,即康医院的投资金额最高,为13.3亿元,康美药医院的投资金额排在了第二,为10.8亿元,恒康医疗拟医院股份的投资金额排名第三,为9亿元-9.3亿元。
超医院“待嫁”
年,国务院发文要求,年底前,医院被要求全部剥离出去。年,六部委发文再次“划重点”强调时间底线,以分离移交、重组改制、关闭撤销等方式,医院等。年3月,国资委等三部委发出最后通牒,进一步推进大型独立矿区企业办医疗机构改制,提出应尽可能移交到地方政府、专业化机构或企业管理,年起不再以任何方式向医疗机构提供补贴。
据不完全统计,年至今,民营资本已完成20医院收购,其中超过10医院整体打包出售。目前,还有多医院“待嫁”,大医院。
国家卫健委体改司副司长庄宁曾指出,医药企业通过选择合适医院,可以延伸产业链,利于产生协同效应,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同时,我国广大的中药企业群体在医养、康复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医院标的,医院。”在史立臣看来,医院拥有固定的就医人群——企业职工,医院所涉及的编制等多方面问题,并购改革难度相对较小。但是,医院,企业尚需做充分调研,包括内部科室设置、品牌、医生资源等多方面内容。
■业内分析
医院潜在盈利能力被医药企业看好
医药企业热衷于医院,主要是受近年来政策变化等影响。史立臣指出,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进,涉及药品、医疗、医保和流通领域的政策陆续落地,医药行业正在重塑格局,行业整合加速。药品招标、医保控费等政策的深入,致使部分药品价格持续下降,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用药政策的深入调整,减少辅助用药、限制抗生素等政策的出台,对相关企业的生产经营也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
而医疗服务市场的快速增长及其强劲的后续增长空间、国家政策与社会资本办医的支持和引导、民营医疗影响力的持续提升、医生多点执业政策利好等,均为医药企业进军医疗服务行业提供了支持。“对于上市医药企业而言,拓展新的医疗服务业务单元,将业务延伸至下游,可以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医院正是药企拓展业务的方式之一,让药企自己的产品可以有稳定的销路。纯粹卖药控制不住经营业绩,而医院现金流来得快,也比较稳定,对于上市医药企业而言,它可以控制相对稳定的经营业绩。”
医院之后,不得不面对更为棘手的问题,医院。史立臣指出,医药和医疗不是一个行业,医院都具有区域性的特点,医院更是如此,这和药企以往全国性的经营方式不同,而且优质医疗资源是个大问题,“好医院,医院看着很大,实际上口碑很差,医院以后,如何树立品牌是关键。”
通化金马:医院遭到质疑
医疗机构具有经营较为稳定、抗周期性强、现金流量好等优点,吸引了通化金马的目光。今年5月,停牌半年的通化金马发布公告称,拟斥资21.91亿元,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各84.14%的股权。标的公司承诺,年、年、年三年,5家医院合计实现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3万元、.61万元和.22万元。若并购完成,通医院服务业务板块。
通化金马初次涉足医疗服务领域,并购方案一经推出就引来了质疑。8月7日,通化金马股价突然出现大幅下跌,开盘价11.41元,以10.28元收盘,几近跌停。此后一直未有太大起色,8月17日收盘价为6.48元,几近“腰斩”。
由于5家医院的盈利能力参差不齐,交易对方存在亏损或大额债务、行政处罚等问题,此次并购也引起了深交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