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科学大讲堂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191124/7637330.html
年,中国正式提出年前碳达峰、年前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双碳”目标下,能源结构面临调整优化,风光等新能源将迎来加速发展时期。
年甘肃外送电量.16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3.23%;新能源发电量.40亿千瓦时,同比增加9.35%;新能源利用率95.28%,同比增加1.63%。甘肃风光能源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依然存在市场消纳能力不足、输送通道容量有限、系统调峰能力薄弱等问题。
为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甘肃要抢抓“窗口期”,统筹规划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科技创新破解新能源发展难题、稳步推进新能源产业融合发展。
一、统筹规划融入国家发展大局1.全力推进风电、光伏大基地项目建设中央提出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奠定以光伏风电为核心的新能源的主体地位。甘肃是国家重要的新能源基地,河西走廊是全省新能源重点开发区,截止目前已建成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张掖、金昌、武威、酒泉四个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基本建成通渭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下一步,甘肃要以年12月在京召开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积极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全面提升河西走廊清洁能源基地可持续发展能力,稳步推进陇东综合能源基地建设。2.全省统筹布局,着力推动外送通道和调峰能力建设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需同步提升风电基地支撑条件。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历时13年,期间就因外送通道与调峰能力未能与电源建设同步发展,年弃风、弃光率曾高达43.2%、30.5%。河西乃至全省要统筹考虑,建设以多回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为支撑的电力输送大通道,积极推动通道建设、调峰能力与风电基地建设同步进行,持续提升电力外送能力。3.积极推动单一电源形式基地向复合型能源基地发展风光火等清洁能源一体化项目已成为能源发展的主流模式。华能主导的陇东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基地于年7月启动建设。规划建设万千瓦风光新能源示范项目和万千瓦调峰发电机组,配置60万千瓦/千万时的储能项目,依托正在规划建设的陇东至山东特高压外送线路,实现“风光火储输”一体化能源发展。年1月6日出台的《甘肃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中提到,支持酒泉地区在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基础上向特大型风电基地迈进,形成风电、光伏发电、光热发电、储能等融合发展新格局。推动建设光热发电与光伏发电、风电互补调节的风光热综合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在资源富集、建设条件优越的敦煌、阿克塞、肃北、金塔、玉门、高台、金川、民勤、古浪、景泰等地区谋划实施“光热+风光电”一体化项目。二、科技创新破解新能源发展难题1.多方支持发展风电、光伏储能技术,应用于发电侧、电网侧和用电侧新能源发电具有波动性、间歇性的特点,导致其功率预测难度较大、部分跨区输电通道利用率不高、系统稳定形态较为复杂。在风电和光电装机量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发展储能技术是解决供需匹配问题、减小风光能源季节性、波动性问题的最佳方案。全省至各市州应出台相关政策文件,结合地方性补贴政策对新能源项目配置储能提出规范与要求;通过分时电价机制等鼓励电网侧储能的发展。2.多维度综合降本应对市场压力与竞争自年1月1日开始,新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全面实现平价上网,国家不再补贴,风电项目需要全方位综合降本应对市场经济下的压力与竞争。一方面,需要加大对国产品牌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