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之间,练江从“污染典型”到“治污典范”,这条被污染数十年的黑臭河经历了什么?
□《民生周刊》记者张兵
练江是粤东地区第三大河流,也是汕头、揭阳两市的“母亲河”,因河道弯曲、蜿蜒如练而得名,其发源于广东省普宁市大南山五峰尖西南麓杨梅坪的白水磜,出海口则在汕头市潮阳区海门镇。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练江逐渐成为广东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年,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将练江污染作为反面典型予以通报。
3年之间,练江实现从普遍性黑臭到国考断面消除劣Ⅴ类、再提升至Ⅳ类的重大转折性变化。从“污染典型”到“治污典范”,这条被污染数十年的黑臭河经历了什么?练江如何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多赢?
园区集聚
“按照‘产业集聚、企业集中、统一治理、土地集约’的原则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集中供热供气项目、工业供水厂及管网配套工程、印花通用厂房、印染厂区以及园区道路、管网等项目。”8月8日,普宁市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主任杨喜填介绍说,“目前,园区已有65家企业入驻建设,其中55家已建成试产、运营,实现从供电、供水、供热、供气等能源供应至污水集中处理全流程投产。”
练江劣Ⅴ类水质持续近20年的主要原因是,印染、造纸、电子拆解等重污染高排放低端产业、落后产能无序发展。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揭阳市生态环境局普宁分局副局长苏章豪形象地将印染印花产业称为“对练江污染贡献最大的产业”。
纺织服装产业是普宁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印染行业作为纺织服装产业链的重要生产环节,依托普宁市千亿元纺织服装集群得以快速发展。
以前,这些印染企业主要分布在练江流域干支流边,大部分规模小、设备落后、布局杂乱、清洁生产水平较低,企业依法治污自觉性不足,环境监管难度大,导致练江变得又黑又臭,水质变成劣Ⅴ类,主要污染物指标COD、氨氮超标严重,水体没有环境容量。
“关停一批,搬迁整治转型升级一批”,普宁市将印染、洗水和印花企业进行整合,建设普宁市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
环保综合处理中心仍然使用着临时办公场所,据透露,很快也要腾退搬走,办公场所将建成一个配套消防站,杨喜填希望热电联厂项目尽快启动,这将有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
“以前大家是分散的,进到园区后,企业购买节能减排的设备,政府补助了一些,设备更新换代后,效率提高了,排污减少了。”普宁新松利织造印染有限公司负责人钟松裕深有感触,“拿纯棉布染色前处理工艺来说,以前用老设备,染一缸布需要11个小时、耗水10吨水、蒸汽2吨,现在只需8个小时、0.6吨蒸汽、5吨水。”
普宁新松利织造印染有限公司是第一个迁入园区并投产的企业。
据了解,园区污水处理厂采用“一厂(即企业)、一类(即一类废水)、一管(即污水收集管道)、一监测(即在线监测系统)”的污水分类收集系统,并执行目前国内最高排放标准,部分指标达到Ⅴ类水标准。
在汕头,推动企业入园集中生产、统一供气、集中治污,建成潮阳区、潮南区2座印染园区,依法铁腕关停园区外家印染企业,目前2座园区有家企业进驻、家企业投产。
汕头构建集纺织印染、供水、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热电联产、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六位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创新模式,推动企业平均用水量降低约40%、用电降幅约20%,生产效率提高约25%、产能增加一倍以上。
亿治好一条江
练江干流全长71.1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其中揭阳市境内河段长29.8公里,汕头市境内河段长41.3公里,流域常住人口约万。
“我说这还叫河吗?你闻闻这是什么味儿啊?你看看到处都是排污口!”
“我看这样好不好,汕头市是不是可以在老百姓居住的臭水边盖几间或者租几间房子,市领导们带头住到那里,和沿河的老百姓住在一起,直到水不黑不臭,请你们考虑一下!”
订阅解锁TA的全部专属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