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大萨遮尼乾子受记经卷十
《普宁藏》始刻于元世祖至元十四年,至元二十七年雕竣,因得到朝廷的支持,故仅耗时十四年。南宋末年,《思溪资福藏》经板在战火中焚毁,以致南方暂无可刷印供养的大藏经,杭州路大明庆寺欲重刊一部全新的大藏,于是召集古山道安及白云宗协力完成,是南山宗与白云宗合作的首部大藏,也是元代宗教繁荣最直接的体现。
道安原在的湖州妙严寺亦遭遇劫火,经本损失严重,可以说与大明庆寺一拍即合,此后,道安几度奔走朝廷,终获圣旨,任命道安为浙西道杭州等路白云宗僧录,负责刊造新藏,因刊刻地点位于余杭普宁寺,故称《普宁藏》。因其刊造纳入了白云宗僧录司的直接掌管,在调动普宁寺以外的其他寺院和获得教团中高僧大德的积极参与与援助方面有着诸多便利,以致经局中的任职人员多达名,校勘之精在历代大藏中无出其右,《碛砂藏》中常以《普宁藏》本作为补充,亦是多种大藏经的重要底本,足见世人对《普宁藏》的认可。
LOT大萨遮尼乾子受记经卷十
魏菩提留支译
元至元十九年()杭州路余杭县白云宗南山大普宁寺刻本
1函1册黄麻纸经折装
30.5×11.4cm
估价:RMB,-,
著录:1.《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号,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年。
2.《汉文佛教大藏经研究》P-,宗教文化出版社,年。
3.《中国古籍版刻辞典》P,苏州大学出版社,年。
钤印:茹玺明堂、茹氏应如是绾
藏者简介:茹玺,据《清实录·乾隆朝实录》第十八卷:茹玺乾隆元年中进士,经内阁翰林院引荐即任命为正宁知县。乾隆五年,茹玺创建罗川书院,成为正宁教书育人的圣地,五十年代在此基础上建“宁县五中”,六十年代扩建为“正宁县第二中学”,亦是今“罗川九年制学校”的前身。
释迦牟尼说法图扉画
此经首有释迦牟尼说法图扉画,左下角镌刻工“孙祜”,据《中国古籍版刻辞典》,孙祜为元延祐间刻工,《碛砂藏》中《纯真脱落所问室如来三昧经》的扉画即为孙祜雕版。
校勘题记
此经后有《普宁藏》校勘题记:“谨按《开元录》第六卷云:后魏正光元年,北天竺三藏菩提留支,此翻道希,为司州牧汝南王于洛阳第内,译出此《大萨遮尼乹子所说经》十卷。注云:或加受记,无所说字。今阅经内,果见多名。然《思溪》、《福州》二藏校本,并云受记,而上无大字。今加大字者,盖准校勘竹堂讲师,依杭州下竺寺藏写本,请阅者知之者。至元壬午(至元十九年,年)南山大普宁寺经局题记”。
此题记是《普宁藏》中唯一一段明确《思溪圆觉藏》、《思溪资福藏》为其校勘底本的题记。据现存资料通检《普宁藏》,经末题记仅21处,记述刻藏缘起、刻板过程等内容,其中关于《普宁藏》的校勘仅有两处题记,另一处位于《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卷末:
“《金刚般若》前后六翻,按《开元录》此第二译。《思溪》经本竟失其传,误将陈朝真谛三藏译者重出,标作魏朝留支所译,大有径庭。今于留支三藏所翻论中,录出经本刊版流通,庶期披阅知有源委。时至元辛巳冬孟望日,南山普宁经局谨记”。
LOT大萨遮尼乾子受记经卷十外观图
正是依托散存于6余卷中的21处题记,方可知普宁版大藏经刊刻的缘起及筹备、经文的底本及校勘、为其付出心血的住持及僧侣,让这部仅存九十余年的经板不至被历史的车轮所遗落,所抚印的经册必将承载着强大的愿力护佑着中华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