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评论员
引西江、穿群山、跨林海、通水库,一条供水大动脉正在粤西大地伸展开来。8月31日,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开工建设大会在北京、广州、茂名三地举行,标志着我省历史上引水流量最大、输水线路最长、受水区域最广、建设条件最复杂、工程投资规模最大的跨流域引调水工程,正式进入全面施工阶段。这是广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的重要举措,是粤西人民群众翘首期盼的大事喜事,对筑牢粤西高质量发展坚实水资源支撑具有重要意义。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谋划治水工作,总书记多次对广东治水兴水提出明确要求、寄予殷切期望。省委、省政府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把治水兴水作为“1+1+9”工作部署的重要内容统筹推进。针对水资源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不匹配等突出问题,省委、省政府印发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意见,积极谋划“”水利高质量发展蓝图,依托东江、西江、北江、韩江、鉴江等主要江河持续优化水资源,全面构建“五纵五横”水资源配置骨干网,加快推进一批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全力构筑守护高质量发展的水安全屏障。
作为国家水网骨干工程,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是总书记、党中央部署推动的重大战略工程,是粤西人民期盼已久的民生民心工程。长期以来,粤西地区特别是雷州半岛是全国闻名的苦旱之地,自然调蓄能力弱,丰枯变化大,水资源短缺问题困扰当地人民。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全长约公里,总投资超亿元,规划以城乡生活和工业供水为主,兼顾农业灌溉,为改善水生态环境创造条件。建成后形成“一江两库三分干”,覆盖粤西湛江、茂名、阳江、云浮4市13区县的供水格局,将进一步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格局,有力保障当地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安全,维护河湖生态环境,系统解决粤西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支撑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是我省水资源配置格局不断优化的一个生动缩影。进入“十四五”,从火热建设中的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到粤东地区同步通水运行的潮州市引韩济饶供水工程、梅州市丰顺县新区供水工程、揭阳普宁市北部供水工程,到此次开工建设的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以及加快推进珠中江供水一体化工程、珠海—澳门水资源配置工程等,我省水利高质量发展已进入全面加速阶段。一座座大坝拔地而起,一道道堤防加高培厚,一条条跨区域输水渠道穿山越岭,正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注入汩汩推动力,描绘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美好蓝图。
潺潺西江水,惠泽粤西大地。随着工程进入全面施工阶段,各方要牢固树立“千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意识,努力将这一战略工程、民心工程打造成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精品工程、安全工程,让这一工程造福世世代代粤西人民。要着眼于打造新时代民生精品水利工程,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集中各方面资源力量,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只争朝夕的干劲、埋头苦干的作风,全力把这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工程抓紧抓实抓好。水利等相关部门要强化统筹协调,严把工程质量关,为工程建设保驾护航;沿线各级党委政府要强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意识,及时协调解决工程建设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工程建设创造良好条件;参建各方要坚持质量第一、安全为要,确保优质高效完成建设任务。
治水兴水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全省各地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刻认识治水兴水在促发展、保安全、兴文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深刻认识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扩大有效投资、稳住经济大盘、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聚焦“水利现代化水平迈进全国第一梯队”目标,实施好“八大工程”、建好“五张网”,以治水兴水新成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