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炳锡,自称「世界头号冰毒之王」,与谭晓林、刘招华在上世纪末被公安部禁毒局列为必抓的三大毒枭。陈炳锡虽然在三大毒枭里最不出名,却是名副其实的大佬,因为他掌握着一个广东连接港澳台、东南亚等地区的庞大毒品地下销售网络。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禁毒史上有三个里程碑式的大案:年,云南平远街大规模武装扫毒;年,广东「7·28」冰毒大案;年,广东陆丰「中国制毒第一村」博社村雷霆扫毒。
这三个禁毒大案之所以被称为里程碑式,原因是缴获的毒品、毒资数目非常巨大,全世界都罕见。它们原本没有什么关联,却因大毒枭陈炳锡的存在,有了千丝万缕的串联。
平远街是陈炳锡早期进货的渠道,因为只有那里才有金三角走私过来的高纯度四号海洛因,且不用担心被抓。尽管如此,他每次也只能赚点辛苦钱,利润少得可怜。
年,平远街大大小小毒贩被一锅端,失去四号海洛因货源的陈炳锡,开始把重心放在冰毒上,但最初也只是个二道贩子,还要比之前承担更大的交易风险,这让他萌发自己制作的念头。
冰毒制作虽然不同于海洛因,可以人工合成,但需要一定的技术,很长一段时间,陈炳锡地下制毒作坊生产出来的冰毒惨不忍睹,用刘招华的话来说,比屎还难看。
年,陈炳锡结识刘招华,两人臭味相投,一个出钱,一个出技术,合作生产高纯度冰毒,也由此引发整个潮汕地区制贩「冰毒」潮,为陆丰「中国制毒第一村」的诞生埋下伏笔。
年,中国警方根据王牌卧底老田提供的线索,跟踪一批谭晓林从缅甸发到广东的海洛因,在收货仓库意外缴获11.08吨高纯度冰毒(即「7·28」冰毒大案),主人正是陈炳锡和刘招华。
随后,警方又在广东普宁缴获冰毒1.28吨,总数量上升至12.36吨,刷新了当时的世界纪录,直到现在都没有打破。「7·28」冰毒大案曝光后,连国际禁毒组织都发来贺电,赞扬中国禁毒工作取得卓越成效。
然而,国际禁毒组织的贺电并没有让中国警方感到高兴,因为「7·28」冰毒大案背后的主犯,谭晓林、陈炳锡和刘招华三大毒枭(关系如上图)虽然已经查明,但一直没有落网。
「社会贤达」陈炳锡的贩毒之路
年,陈炳锡出生于广东普宁市流沙镇赤水村一户人家,他对原生家庭的印象就是两个字——「贫穷」,全家挤在不足15平方米的小平房,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在那个普遍吃不饱饭的苦难年代,陈炳锡母亲隔三差五就会领着几个孩子去村里的兴德寺乞讨,里面的和尚看他们可怜,只要还有点口粮,就会接济一下。后来谈及这段经历时,陈炳锡总是心怀感激地说道:「他们(和尚)对我很好」。
普宁兴德寺由于贫穷,陈炳锡连初中都没读完,辍学之后便在家务农。十五六岁开始跑江湖做小生意,那时的他经常骑着一辆破烂不堪的自行车,走街串巷叫卖鸡、鸭、狗等。
24岁那年,陈炳锡结了婚,老婆是小他5岁,家境相对较好,颇有几分姿色的同村女子陈宝玉。两人婚后感情谈不上非常好,但在制毒、贩毒,以及逃亡、落网的路上都是「夫唱妇随」。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陈炳锡财运连连,通过承包村里的斗笠厂、服装厂,赚了不少钱,成为远近闻名的有钱人家。随后,他在普宁市买了两套房和两个商铺,搬离赤水村,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在普宁市,陈炳锡还经营过贩卖观赏鱼的鸿发水族馆,后来做了几年中药材生意,都赚了不少钱。或许是贫穷痛入骨髓,或许是欲壑难填,他并不满足现状,仍然在苦苦追寻能让自己飞黄腾达的事业。
上世纪90年代初,作为商埠重镇的普宁(服装、布料、中药材等十大专业市场所在地),物流渠道非常发达,于是迅速成为国内(云南至广东)走私毒品的重要集散地之一。由于利润极高,陈炳锡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投身其中。
很多人对毒品传播的印象是从城市到农村,虽然不能说错误,但并不完全正确,有些地方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其中以云南地区与广东潮汕地区最为明显。
陈炳锡早期贩卖毒品没有什么经验,也找不到好买家,于是他采取之前的老方法,踩着自行车到老家及周边挨家挨户上门推销。这种犯罪手段虽然很嚣张,但当地宗族文化很浓,加上法律观念淡薄,反而没有举报的风险。
凭借着这份「努力」(虽然没用对地方),陈炳锡逐渐打开市场,有了一批固定的客户,利润迅速超越之前的生意利润总和。于是,他产生了这才是自己苦苦追寻的大事业的谬误。
贩毒赚了大钱的陈炳锡,开始在家乡乐善好施,赤水村凡是需要捐款的地方,他都会参与,例如祖祠、寺庙和学校等,当年的穷小子成了村民眼中有口皆碑的「社会贤达」。
尽管陈炳锡舍得捐钱,但并不高调,他的名字每次只是在「芳名碑」的前排,从未到过榜首,所以村民对他的印象是:「此人热衷于家乡的公益事业,但不是特别有钱」。
此外,在村民眼里,陈炳锡还是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尽管潮汕地区本身就有烧香拜佛求平安求健康的传统,但他格外引人注目,每次回来总会先去兴德寺或是附近寺庙跪拜,送上一笔十分可观的香火钱,然后再回家。
陈炳锡之所以如此虔诚,除了报当年兴德寺接济之恩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想为自己制毒贩毒的害人行为赎罪。受潮汕文化影响,他非常相信因果循环,希望得到菩萨的保佑。
然而,讽刺的是,陈炳锡一边乐善好施,不停地为寺庙捐款,给香火钱的同时,另一边却又在不停地张罗如何扩大毒品销售渠道,以及找人合作生产毒品的害人之事。
毒品地下销售网络的构建之路
陈炳锡是一个非常有城府,始终保持内敛的人,很多人是通过网红毒枭刘招华才知道他的存在。一些不明就里的自媒体编辑,甚至还把其描述成刘招华的跟班。
事实上,陈炳锡无论是(黑道)江湖辈分,还是合作制毒贩毒,他都是名副其实的大佬。谭晓林、刘招华、张启生等一大票知名毒贩也是因为他,才风云会聚在一起。
在黑道,陈炳锡被人称为四哥,他上面有三位异姓结拜兄弟。大哥很神秘,没人知道是谁,有传言说是从海丰偷渡到香港的一名卓姓「省港旗兵」,但在年就已经身亡。
老二庄顺盛,香港籍普宁人。老三姓张,陆丰甲子镇人,巧合的是,他在自家三兄弟里也是排名第三,因此道上的人一般称呼其为张老三。这两人是陈炳锡贩毒事业上的「贵人」。
庄顺盛在香港贩毒多年,经验非常丰富,陈炳锡正是在他的帮助下,组建了一套完善的毒品地下销售网络,一跃成为普宁,乃至广东、港澳台地区的大拆家(二手毒贩)。
年,平远街大大小小毒贩被一锅端,失去货源的陈炳锡,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很长一段时间只能进一些3手,甚至4手海洛因,直到认识张启生,才算得到解决。
张启生跟庄顺盛一样,香港籍普宁人,他贩毒比陈炳锡早,背后有一个实力强大的供货商,即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泛金三角往中国贩卖海洛因最多的大毒枭谭晓林。
谭晓林在结识陈炳锡之前,张启生也有自己的一套毒品地下销售网络,甚至还远销东南亚,但量并不大,因为他在广东没有靠谱的渠道和中转仓库,因此一直想找人合作。
年,陈炳锡在老家流沙镇结识同来烧香拜佛的张启生,两人相谈甚欢,或者说臭味相投,很快就摸清对方的底,一个需要货源,一个需要广东的渠道和中转仓库,于是一拍即合,迅速展开合作。
没多久,陈炳锡就成了东南亚地下毒品交易市场的「大名人」,成为名副其实的大毒枭,因为他手上有源源不断的高纯度四号海洛因,以及一些纯度和品相都一般的冰毒。
未完目录:
陈炳锡的冰毒制作之路
不靠谱的大舅子
全球最大冰毒生产基地诞生
佛不度无缘、无信、无愿之人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