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潮汕人很顾家,从马介璋身上就可以看出来。
事实上,年最后一天我走访汕尾时,就发现陆丰城中藏着无数的家祠。可以看出,这个以移民为主的地方,到今天还习惯抱团,说好听点,就是团结。
从外地转战深圳做高净值人群研究的姜峰就发现,每到清明节时,深圳往潮汕地区去的路线都是要堵车的,因为一大堆潮汕人都要赶回家祭祖。可以说,他们的宗亲意识特别明显。
潮汕人也擅于拼搏。从潮汕走出来的无数商界大咖就可以看出来。除了马介璋、马化腾之外,闻名遐迩的潮汕人还有黄光裕,李嘉诚,和创办了南洋商业银行的庄世平。当然其他名人还有一大堆,比如饶宗颐、蔡澜,以及架设了中国第一条电报线的丁日昌。
这些特性无疑跟当地的地理也有很大关系。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介于福建泉州与深圳之间,境内有韩江、榕江、练江三江入海,让汕头成为中国大陆唯一拥有内海湾的城市,所以开发相对较早,唐代以来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和对台的主要通道。又因为是省尾国角,其所拥有的南澳岛更是成为东南沿海通商的必经泊点和中转站。
海运和贸易的发达,让这里的人对生意无师自通,张挺便认识一位哥们,因为从小经商,所以心算超级厉害。另外,因为经常和海浪打交道,他们也很有冒险的精神。但换句话说,民风比较彪悍。
他们的美食也一般从海中所得,比如潮汕特色的鱼丸,以及鱼饭。鱼饭鱼饭,顾名思义,是把鱼当饭。很多渔民在海上漂泊,长时间不能归家。为了填肚子,以及保存,就先在船上烧一大锅水,将鱼装在竹篓里,然后一篓一篓放进煮熟,再撒上一层粗粒的海盐。这样就能保存较久。虽然做法简单,但是配上普宁地区的豆酱,味道就很鲜美。
所以,在相当长时间内,潮汕人都比深圳、珠海那些地方会吃,而且有钱。刚建特区的时候,几个地方的经济总量排名是汕头第一,厦门第二,深圳第三,珠海第四。
但这里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说,多年来铁路交通不便,而且汕头港也不比以高栏为主体的珠海港,吨位不足,无法满足大容量的集装箱货运。而且,它不像深圳靠着香港,珠海靠着澳门,所以没有太多的资源。
更要命的是,它不像深圳、珠海那样白手起家,相反有着深厚,且绵延不绝的历史。历史有时让人自豪,但有些时候也会成为包袱。
就比如顾家的一个近义词就是保守。很多潮汕人外出总会让人求证:你家有多少个孩子?你肯定不会是独生……在这个地方,多子多福是常态追求,而且重男轻女更是不避讳的意识形态。想想也是,下海求生,需要的是男性。这也让传统和冒险很有意思地“有机”融合在潮汕人的身上。
还有,宗亲意识明显,就容易出现这种现象,做好事常常一个家族出动,做不好的事情也同样如此。地方保护主义也就显得比较严重。
相比而言,姜峰更喜欢深圳。因为深圳都是外来人,在这里能自由的呼吸,不会遇到什么地头蛇。“谁对谁都很客气,即便你是身价几百亿的大老板还是普通人啊,在外表上都看不出来。所以北京人给人很牛的感觉,上海给人小资,而深圳就是草根。”
在潮汕生活还有一个障碍,那就是当地话太难懂了。据说广东有72种方言,像广府话、客家话、雷家话、五邑话……即使种类如此之多,潮汕话在难懂系数上还是当仁不让排第一。它不仅是古汉语的活化石,而且在长期演变过程中,受到各个时期地方语言的影响,最终形成了一字多音、一字多义等特点。当潮汕人在外听到一句“胶己人”,便无比亲切,但是外人一到潮汕,却难免被这些语言所吓倒。
就像我当年在上海参加活动时,上海人之间凑在一起用上海话聊天,我们这些听不懂的只能干瞪眼,挤不进去。现在上海很开放了,但潮汕人还没有太多学说普通话的习惯。
抱团又很难融入,导致了汕头的官场也显得有些“排外”,很多人即使到汕头任职,也只是过渡而已。
同时,它还导致了汕头的政商环境多年来一直为人诟病。
看马介璋、马化腾以及黄光裕等人就知道,他们虽成于潮汕对自己的塑造,但大多名于外地。老徐就问出来闯荡江湖的潮汕老板,为什么不回去投资,老板说,那不行,光吃就把你吃死了。
更要命的是,当地虽然会做生意,但是诚信出了问题。造假、走私,逃税骗税,一直困扰着汕头。老徐就记得在全国小有名气的“拉芳”从不敢提自己的产地是潮阳,而是写成了“汕头经济特区广汕公路旁”,就是担心外界把自己和“假货”联系在一起。
澎湃新闻也在最近暗访调查中发现,“在日化产业旺盛的广东汕头市潮南区,口红造假成为‘公开的秘密’。多名造假者声称,他们做的‘货’都是一比一仿制,做工细节经得住细看。”
这不能不让感慨,当深圳、珠海利用特区的建设,拼命发展自身做大自身,汕头却利用特区提供的便利来大发横财。这种地下GDP对汕头的发展毫无益处,而且还大肆杀伤真正想做实业的人。
所以,建特区时排第一的汕头,到年便以.43亿元落后于深圳,到年更是重新掉落到85.98亿元,后来有所提升,但直到年,才堪堪突破了千亿大关。这一年,珠海也同样突破千亿大关,而且比汕头还多出了两三个亿。不过,此时的深圳已经遥遥领先,为.亿元。
以前的竞争对手,现在早已不在同一个频道。所以在谈及特区四十年,深圳很容易就被定义为成功的四十年,光荣的四十年,而珠海和汕头,也在所难免的成为了“失去的四十年”。
但是,它们真的就失去了吗?
二
梁广大显然不会同意。今天的珠海显然也不会同意。
在争议面前,当年75岁的梁广大就很坦然面对:我并没有令珠海失去第一桶金,而这桶金就是珠海的环境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
尽管没有深圳那样的突飞猛进,但今天的珠海显然是非常适合生活。因为没有太多的工业污染,曾经一段时间天都是好天气。与此同时,珠海在基建上的大规模投资,也让它旧貌换新颜。
也正是在年,联合国人类居住中心发表新闻公报,中国珠海获得该年度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成为中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在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GDP为准绳的发展历史中,先发展后治理成了各大城市心照不宣的选择,最终在一片光鲜的背后,藏着交通拥挤、住房紧张、供水不足、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秩序混乱等诸多城市病。很多城外的人想进去,但更多城里的人想逃出去。
猛然回首,大家才明白了珠海的初心。就像《南方日报》刊文说,“只要在广州挤过高峰期的三号线,你一定会懂得珠海的好。潮湿的海风吹来,人们慢悠悠在情侣路上踱步,这样的风情属于珠海。”
这样的珠海曾经吓跑过史玉柱,但是也留下了董明珠。年,已是单身母亲的她,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来到珠海,发现这里的环境比深圳开阔,多年困苦的生活使她明白机遇的重要,当即决定把孩子托付给母亲,只身在珠海谋求发展,此后便终身不渝。
尽管一度焦虑、游疑,但珠海“高举高打”不变。“大项目”是它始终如一的梦,就像出身贵族的小姐,再落魄也不愿意迁就自己。尽管在区域、产业结构上,珠海也顺应时势做过一番调整,比如“东部大转型、中部大调整、西部大开发”,但依旧重点发展“三高”产业,即东部城区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中部横琴岛规划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西部郊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业。
这又一次吸引了不少人才的加入。年,梅县人黄章在珠海创立了魅族。它和炬芯科技、全志科技、欧比特、中慧、世纪鼎利、博雅、德豪润达、鼎泰芯源等企业一起,让珠海在伟创力这些企业之外,在集成电路(IC)产业上颇有所成,如今的珠海,已入全国IC设计业规模最大的十大设计城市之列。
也就在这一年,广东省省长黄华华率团参加粤港合作联席会议,粤港两地高层第一次就港珠澳大桥(前身即为“伶仃洋大桥”)进行正式的交流。年12月15日,其正式动工建设。
次年,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黑马大赛全国总冠军的张云飞,则在珠海创办了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无人船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并由其牵头发起以及建设无人船科技港和海上测试场。
这些企业的存在,让珠海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广东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年)》明确,珠海重点建设无人船科技港及海上测试场,依托相关龙头企业和高校院所等机构,打造无人航运产业集群;依托珠海智慧产业园,推进智慧展示中心、数据中心、技术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建国家级智慧产业示范园区。
而珠海本地也在年底发布的《珠海市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将通过基金、金融支持、补贴等多种方式,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全产业链。相关企业从事芯片设计研发、取得相应资质、购买研发工具服务等均可获得金额不等的补贴,单一环节最高年度补贴达万元。
这种大手笔,让珠海在年又和华为、阿里巴巴、腾讯先后牵手,共同在人工智能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不过,对年任职珠海一把手的甘霖说,他对珠海还有一个梦,那就是“上天入海”,“成为广东乃至全国重要的新兴装备制造业基地”——尽管珠海机场的建设让珠海受累,但是因此而派生的珠海航展,却让珠海在航天航空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欧比特一直在“放卫星”,而珠海紫燕无人机公司,则自主研制出察打一体无人直升机;
与此同时,大力发展港口建设也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不仅让物流变得便捷,还冒出以中海福陆、三一港机为代表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
除此之外,它还以高端打印设备和新材料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为牵引,全力打造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新材料、清洁能源、现代港口物流以及电子信息、家用电器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格局。
多年前的梦想,让珠海跌进一个又一个坑,但是时代的大潮,又将珠海从坑中冲刷出来。在兜兜转转之后,科技就是生产力,终于让珠海收到迟来的红利,和应有的尊重。
“我并不认为珠海、汕头失去了几十年,”在深圳定居多年的利和兴副总裁戴福全说,“这两个地方的发展速度,放在全国也是非常不错的,只是跟深圳比逊色而已。然而全世界只有一个深圳。”
这种评价无疑是对珠海、汕头的高度认可。相反,比起深圳,珠海说不准还有自己的优势,接受媒体采访谈及自己为何选择珠海时,张云飞曾说,“这里生态环境好,生活成本低,人才政策好。”
还有就是,幸福感强。
三
近些年的深圳,变得有那么一点不可爱。
我有一匹好马,但我的家里没有那么多草原。说的就是今天的深圳。这导致了想进来的企业,没有地方收留;留下来的企业,却面对着不断高昂的生活成本。
尽管“深爱人才,圳等你来”,但孙俊柏还是感慨深圳如今“对大学毕业生不太友好”,因为房价太贵,住不起。这也是他供职多年的华为之所以大规模要搬到东莞的一个重要原因,“作为一个每年都要吸纳无数大学人才的企业,必须要让这些人才能留得下来。”
与此同时,多年来靠吸引外来人才来成就自己的深圳,到今天也留下了巨大的隐患——那就是医疗和教育上的供给严重不足。年来深圳帮家人开厂,并在年将自己的孩子生在这里的倪钶,便开始为孩子的教育问题感到焦虑。读小学,他还可以靠学区房政策来解决,但到高中就没法把握了。深圳公立高中不及47%的入学率,让很多家长为了争得这些学位,真是拼了老命,最后不得不读职业高中或私立学校,或者直接送出国了。“深圳必须大力发展高中教育,否则一大批人才留不住。”
当然,深圳的高等教育也拿不出手,到今天,也就深圳大学还能让人记得。和高校满地爬的京沪比起来,深圳这种教育严重地和它的经济实力不匹配。但是,发展教育,医院,地在哪?
深圳若想继续发展,很难再靠当年自下而上的努力,需要国家重新出手,思考它突围的方向。
在我看来,有三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做大深圳,将其升级为正省级城市,代管东莞和惠州;一种是借地扩权,也就是向周边的珠海、中山、东莞、惠州以及汕头借地,深圳对其扩权赋能,所借之地的GDP、税收存量归当地所有,增量部分则双方协调按比例分成;还有一种当然就是深圳牵头成立“联合特区”,将珠海、汕头放在一起通盘考虑。
但不管如何,做强的深圳都需要珠海和汕头,这不仅是生活上的考量,更是自身发展的需要,现实也存在着巨大的可能。
“其实潮汕和深圳多年来就已经‘融为一体’了,”姜峰在平时的研究中早就发现,深圳有一大半都是潮汕人,“不是有一句话说,潮汕人如果不工作了,深圳可能会陷入瘫痪。”看看马介璋、马化腾,再看看深圳水贝的珠宝圈——可以说,潮汕人是掌控着中国珠宝界的隐形人。
这对珠海、汕头无疑是极大的利好。它不仅能借此承接深圳的产业转移,更重要的是,像潮汕这些地方,需要深圳在灵魂上面给予深度的洗礼,改变自身存在的各种弊痛。
这几年推进的“深汕合作区”无疑就是这种“合作共赢”的产物,它不仅让当地受益,而且也让深圳的教育有了“突破口”——据称,深圳将利用这个特别区,打造以共享客厅为核心,用轴带串联职业教育组团、中外特色学院组团、教育共享组团、技术转化组团以及城市大学等五大组团,集“产、学、研、管、用”于一体的国际科教走廊。
只不过“深汕合作区”中合作的是深圳与汕尾——汕头的兄弟市。作为汕头,也开始闻鸡起舞,近年来努力对标深圳,对接深圳,借力深圳。
根据澎湃新闻“特区40年”专题报道,汕头正与深圳建立深度协作机制,在创新、产业、资本、人才等方面开展互利合作。除了区域协同合作,还将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加快推进汕汕高铁、深汕高铁建设,通过深汕站实现广汕铁路、汕汕高铁互相衔接,以高铁为重点推进两市共建“1小时生活圈”;
共同推进新基建,加快两市5G网络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型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深圳信息企业参与汕头“智慧城市”建设。
在创新产业融合方面,我也注意到,汕头希望深圳“设计+”能赋能自己的传统产业,在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电子信息产业、海洋生物医药等方面,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合作。而且,还将推动深圳证券交易所在汕头设立服务基地。
我的一个潮汕朋友相信,过去潮汕地区没有制造业,加上地方主义,严重制约了当地的发展,但随着机场、高铁、新的高速公路,港口以及海底隧道的建成,不仅让潮汕重拾地理优势,更重要的是打破了其相对闭塞、信息滞后的环境。当营商环境一旦改变,那些顾家的潮汕人肯定会义无反顾地选择家乡。
珠海也同样受益匪浅。和汕头相比,如今定位为“打造珠江西岸开放型创新型核心城市”的珠海,和定位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的深圳,有所差异,但更为同气连枝。
这些年来,深珠也一直在暗通款曲。此前,深珠的联系,陆路只能走虎门大桥,铁路只能转道广州,都是绕了个大弯,但在年,深圳机场码头往返珠海九洲港的“水上巴士”正式开通,可以说是截弯取直。
但更让人兴奋的是,是深珠通道又迎来了重磅进展,随着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在年5月15日发布了《深珠(伶仃洋)通道前海衔接规划研究》的项目中标公示,意味着有双向8车道+4线铁路跨海大桥的深珠通道从图纸开始走向现实,相关城市已经开始有了相应工作推进!
这是继“珠港澳大桥”之后,对珠海的未来又一次重要的“加持”。除了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之外,交通枢纽城市的形象,也昭然若揭。但这已不是深、珠两地关起门来的交流,更是珠三角一体化,尤其是发展大湾区建设的整体要求。
大湾区如果想要媲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它不仅需要香港、深圳、澳门、广州发挥核心带头作用,也需要深港、深汕、深珠、深澳、珠港……之间,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娴熟的排列组合。
不得不感叹,四十年前,你不是你我不是我,四十年后,我是你你是我。
这种高掌远蹠,天翻地覆慷而慨,无疑是梁广大的“胆大”,在当年死活想象不到的。
————————————————————
参考资料:
张喜洋,《梁广大》;南海名人录;
郑佳欣,《特区珠海如何走出“非深圳”道路?》,《南方日报》;
陈小瑛,《珠海30年发展特慢饱受非议甚至比不上中山东莞》,《华夏时报》;
《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确立及开放进程》,中国网
徐明天,《特区汕头珠海为何失落40年?》,“易经实修”公号
吴晓波,《经济特区40年大洗牌,有的翻盘有的变成三线》,吴晓波频道;
郑佳欣工作室,《珠三角观察
从雷军史玉柱说起,珠海“92黄金一代”今安在?》,南方号;
《求伯君、雷军、史玉柱、董明珠、黄章…重温珠海“92黄金一代”》,氧分子网;
陈中,《珠海未来靠港口珠海的重点在高栏港:千亿投资打造珠海港》;
《沧桑巨变从偏僻小岛到“亿吨大港”育新机开新局千亿高栏再出发》,《南方都市报》;
黄昌成,《珠海:30年大项目之梦》,时代在线;
李剑辉、肖意、秦小艳、陈智军、吴绪山,《特区40年
汕头市委书记马文田:对接“双区”建设加快融“湾”联“带”推进深汕深度协作协同发展》,澎湃新闻;
张胜磊,《粤港澳大湾区的“破”与“立”》,《经济日报》
——————————————————————————
采写
王千马(中国企业研究者,中国商业地理写作第一人。出版有《重新发现上海-》、《海派再起》(海派系列);《盘活:中国民间金融百年风云》、《宁波帮:天下第一商帮如何搅动近代中国》(商帮系列);《新制造时代:李书福与吉利、沃尔沃的超级制造》、《玩美:红星美凯龙30年独家商业智慧》(企业官方传记系列);《紫菜爸爸》(人物传记系列);以及《大国出行:汽车里的城市战争》(城市发现系列)等十数部作品,并主编有《无法独活:致喂大的年轻人》、《不焦虑的青春》。年,凤凰卫视“凤凰大视野”根据《盘活:中国民间金融百年风云》拍摄制作了五集纪录片。年,“吾球商业地理”参与吴晓波频道的12集纪录片《地标70年》的拍摄合作,通过12个中国地标见证新中国70年的风雨历程!此外,“吾球商业地理”在年以及年两度荣获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年度十大壹点号”称号)
图片
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
编辑
大腰精
制作
粉红女佩奇
壹点号吾球商业地理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