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多数住房需求还没有得到满足的人而言,大概没有谁不希望房价能降下来。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评论:房价腰斩,后果不堪设想。我不懂经济学,不知道,这是真的,还是危言耸听。但是,生活常识,我还是有的。那么,我就根据生活常识,谈一谈,多数百姓可以接受的房价。
个人以为,一个月工资能买1平米的住房,应该是多数人能接受的房价。我年大学毕业,月薪接近元。当时我市市区房价每平米元左右,城乡结合地段则为元左右。那时我市居民的平均月薪也大致在元。虽然大家仍然抱怨房价高,但是那时1个月的工资大致可以买1平米的房子。购房人问亲戚朋友借点,再加上父母资助一点,相当多的人是不用按揭贷款就能买房的。即使有按揭,往往每月也不会超过元。如今个人的月薪差不多是当年的5倍了,但是房价却涨了20倍左右,现在的购房压力是19年前的数倍了。如今,普通上班族大多失去了在城区购房的能力,只能在离工作地10公里到30公里之外的城郊购房了。就算在城郊购房,如果买面积大一点的四房,通常情况下,每月工资的一半都得风雨无阻地准时交给银行。
以我市为例,虽然我们的收入是19年前的5倍、8倍,甚至10倍,但是,如果参照房价的飙升了20倍左右,其实我们多数人的生活质量真的不如19年前了。不管房价如何的涨,我们终究是要买房子的,这是我们的生活必需品,如同柴米油盐。如今,多数情况下,只要你买房了,那么你的生活质量不如19年前,那是大概率事件。
刚工作年,同事之间常常去三星级酒店聚会,要么AA,要么轮流买单。那时去大排档,是根本不看菜价的,大有《水浒传》里的好汉“好酒好肉尽管上,不少你银子”的架势。那时虽然工资不高,但多数人没有房贷压力,消费起来自然要比今天“豪”很多。同事去年在城区买了新房,月供1.5万。他说,现在都不敢参加聚会了,因为他实在是没钱回请别人。
现在看来,近19年以来,多数人生活质量最好的时期大概就是19年前了。那时,1个月的工资大概能买1平米的房子。因此,我认为,房价降到月工资可买1平米的商品房,这就是百姓的心理价位。
以我市为例,城区房价应该降到2万,城郊房价应该降到0.5万到1万。这就不是房价腰斩了,而是要下降50%到80%。不要跟我说,这样就会后果不堪设想。根据生活常识,若真能如此,我们的生活质量才能恢复到19年前,房产之外的消费我们才能重新“豪”起来。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房地产“一枝独秀”不是春天,至少不是多数人的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