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当前,东莞卫生健康系统正在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东莞卫生健康人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前辈是最好的老师。东莞卫生健康系统现有名党龄满50周年的老党员,还有众多为党奉献终生的人,他们一生追随党的历程,就是一堂最生动的党课;他们创造的卫生健康史,就是最鲜活的党史。今天起,市卫生健康局推出《叩问初心》专栏,用一个个老党员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历程,引领东莞卫生健康人领悟事业发展之路,锤炼初心。
年9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中国改革大幕前3个月,黄锦麦回到家乡东莞。
彼时,35岁的他,从广州医学院毕业,按照“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要求,已在肇庆高要县河台公社、广利公社工作10年,是“一名深受贫下中农欢迎的乡村医生”。
回到东莞,黄锦麦进入东莞县卫生局;第二年初成为业务股股长。年9月,医院副院长,年升任院长,直至年底。他“掌舵”医院20年,“带领东江之畔的小船驶向广阔海洋”。
那20年,东莞腾飞。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东莞县改设为东莞市(县级);年1月,东莞市升格为地级市。东莞波澜壮阔的改革历程中,东莞卫生健康事业一同前进,卫生健康人始终相依相伴。
如今,78岁的黄锦麦身体健朗,思路清晰,每天不是和老同学喝茶,就是看报纸、上网。书房墙上,母亲年从广州高级助产学校毕业的证书,仍提醒着他:“医者父母心”。
“要尽心竭力地为穷苦百姓服务,要呵护众生,这是我妈妈生前最常讲的话。”黄锦麦说,“医门有道,这就是道。正是受妈妈的影响,我从小就立志学医,长大后行医一辈子,我始终没有忘记这个初心。”
黄锦麦的老家在东莞企石镇。年,他的母亲毕业回到东莞,开设了“护生医社”诊所,“护生”即是“呵护众生”之意。她与石龙的地下党员来往密切,早就受到了革命进步思想影响。解放初,由于她的进步表现,还被选为乡人民代表。
黄锦麦在医门中出生、成长。他努力学习,年以优异成绩考上广州医学院。年毕业时,按照最高领导的指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他被分配到高要县河台公社卫生院,成为一名最基层的乡村医生。
年,他们开展的紫花杜鹃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研究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黄锦麦是主要组织者和不少论文的执笔者之一。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大奖,是对他10年青春最好的回报。
回到家乡,黄锦麦一头扑入了东莞即将开始的改革洪流。
在东莞县卫生局工作的6年中,他每天早上5点起床,跑完步就到办公室看杂志,局里订阅的20医院管理方面的杂志,他常常是最热切的读者。那时,从莞城回石龙交通不便,他一两周才能回一次家。
时光没有辜负初心不改者,初心不改者亦没有辜负时光!
黄锦麦的根和魂是医者。年9月,他下定决心,放弃了很多人眼中做官的大好前程,医院,开始了从卫生行政管理者,医院发展实践者的转变。
医院发展慢、缺乏活力的情况,他一力主张打破大锅饭,创新管理模式。年初开始,他率先引入系统工程的理念,从改革运行机制入手,进行了科学管理的积极探索。职工称当时的方案文本为“黄皮书”。
“黄皮书”基于目的性、整体性和最优化的系统理念,设计和推行了“科室核算、数量统计、质量控制、记分计奖”技术经济管理责任制,将全院各部门、科室划分为30个管理单元,在党支部和院长室的统一指挥调度下运行。
新医院迅速取得了高效规范运行的显著效果,成为当时省内卫生系统中引入系统工程的理念进行科学管理的先行者。在不到五年的时间内,医院住院病人增长了65%以上,门诊量大增。
在黄锦麦的全力主导下,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医院就提出了“科技兴医”的战略口号。他们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广纳良才,注重内涵建设和专科发展,盼望“有大楼更有大师”。
“从年到年,我们引进的技术精英骨干达20多人。以谢敏钊、许妙恩、林冠球等著名专家为代表的一批精英已于90年代前被引进。这批人才为我们后来的科技创新和专科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我们80年代后期开始二级分科,90年代后逐步推进三级分科。其间,根据不同专科实际,开展重点专科、特色专科建设和新的技术项目。尽管困难重重,但我们上下一心,创造了专科建设的骄人成绩。”
“年的支气管底灌洗治疗吸入性损伤为东莞呼吸专业首先开展的项目。年开设全市首个导管室,开展心血管及肿瘤的介入诊疗,创造了无数个第一,使无数群众受益。”黄锦麦如数家珍。
而他更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年,整个东莞卫生系统只有两台电脑,医院。在年初推行业务数据动态管理的基础上,他们于年正式研究、展开信息化建设。
“年,医院成立石龙计算机中心,后改名为巨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年跟武汉大学合作成立东络信息技术研究所,医院信息系统。当年开发的‘医院全息网络系统’正式投入使用。”黄锦麦记忆犹新。
年,广东省卫生厅发文向全省推广他们的信息化建设成果,年获东莞市首届科技进步特等奖,年通过卫生部评审合格并获准不受地区限制向全国推广。在近十年的时间内,医院的信息化一直处在国内领先水平。
黄锦麦作为主要创始人之一,还于年和年分别负责东莞县(后改市)医院协会的筹建工作。年末,东莞县医学会筹备会议的情况,在他的工作笔记里保存完整。“这都是可以作为文物了!”他笑着说。
而国家新医改意见出台后,年,退而不医院协会课题组,开展医改研究工作。年被医院改革指导组副组长,参与东莞诸多医改方案的制定和文件的起草工作。
年11月,东莞市卫生健康局以“全面优化政策环境促进社会办医发展”当选“广东医改十大创新典型”之一。这些年,东莞医改取得了很大成绩,老百姓越来越满意,医护积极性越来越高,这是黄锦麦最希望看到的。
在他退休近10年后,年9月,医院变身为“医院”;年9月,医院又成为“东莞医院”。变的是名字,不变的是百年惠育的桑梓情怀和普惠众生的精神。
回顾这一路,黄锦麦说,“共产党人的初心总是装着‘人民’,作为医者,始终要将人民的健康和生命放在心上!”这是一个老党员的心声,是他追随党一生最深切的感悟。
今天,散布在东莞各大医疗机构的多个书记、院长、副院长,当年都是医院的医生、主任。他们深受黄锦麦的影响,坚守初心,医院发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