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派记者王漫琪通讯员许创盛
中共揭阳市委六届七次全会不久前刚结束,南海之滨、莲花山麓的揭阳市各区县开始紧锣密鼓地干起来。在此次会议上,揭阳市委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郑重提出聚焦“一城两园”,建设粤东城市群新城市中心,构筑广东沿海经济带新增长极的重要支撑的主题思路。羊城晚报记者梳理本次全会报告,结合揭阳当前各项发展举措实际发现:揭阳已扎扎实实地勾划出一条鲜明特色的新时代发展路线图。
深调研部署完善“融湾建带”思路
一年多来,揭阳市委积极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研讨会、市委全会,举办全市县处级主要领导干部、市管干部专题研讨班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认真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紧密结合揭阳实际,持续深入学思践悟,逐步完善“融湾建带”思路举措。
近年来,揭阳一直在思考怎样振兴发展,用好省里赋予的政策机遇。年12月,广东省批复颁布《揭阳滨海新区发展总体规划(-年)》,把揭阳滨海新区作为区域性重大发展平台进行谋划推动;今年3月,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揭阳滨海新区粤东新城加快开发建设的若干意见》,从管理权限、管理机制、财政补助、金融创新、土地保障、基础设施、新城规划、营商环境、人才教育、政策享受等方面对揭阳滨海新区粤东新城予以全方位支持。揭阳市委书记叶牛平表示,揭阳的区域发展平台战略与全省协调发展战略、国家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一脉相承,关键就是如何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
滨海新区成“融湾建带”重要抓手
揭阳市委把揭阳滨海新区放在新时代揭阳改革创新先行区的战略位置上,作为引领揭阳市“融湾建带”的重要抓手,充分体现了揭阳的比较优势:
空前的政策优势。从全市看,揭阳滨海新区同时迎来国家重大战略、省级扶持政策两大利好;从全省看,广东省专门就一个地级市的经济功能区出台发展规划,并给予省级层面最大限度的政策配套,前所未有的多重政策优势,让揭阳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从一开始就具备了完善的顶层设计和强有力的支持保障。
突出的区位优势。揭阳滨海新区地处粤东沿海,位于大湾区陆上出省通道,高铁、高速公路和国省道穿境而过,在建的广汕高铁、即将开通的梅汕客专和正在规划建设的疏港客货铁路,让滨海新区更加紧密联通大湾区乃至全国铁路网,大湾区建设的政策红利、产业分工、资源要素流动等都将迅速辐射到滨海新区。
显著的产业优势。目前,揭阳滨海新区已落户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多亿的中石油炼化一体化及相关项目、总投资多亿的海上风电项目正加快推进建设,中海油LNG项目已运营多年,国电投风电项目、明阳新能源综合基地动工建设,世界强企业GE海上风电机组总装基地签约落地,初步形成以炼油、石化、天然气、风电为主导的能源产业格局。
良好的开发态势。近期,省批复同意设置粤东新城管委会,令粤东新城建设转入“实战”阶段,目前揭阳滨海新区“一城两园”总体规划也已编制完成,汕汕高铁、惠来站站场和综合开发已开展实质性建设,中石油炼化一体化项目首期生活配套区正加紧规划,揭阳理工学院进入选址规划阶段。
“一城两园”推进全域“湾带”联动
根据《揭阳滨海新区发展总体规划》,揭阳以城镇发展轴和沿海发展轴为主线,将在揭阳滨海新区全域布局城市发展区、临港石化产业区、海洋新兴产业区、生态保护区和未来发展区五大功能区,以此为基础建设惠来老城和粤东新城、大南海石化产业园、惠来临港产业园“一城两园”,布局“油、化、气、电、服”五大主导产业,形成“一城两园、产城联动、一轴一湾、强心带动”的空间结构,构筑广东沿海经济带新增长极的重要支撑。
同时,揭阳坚持全市“一盘棋”发展,推动各县市区根据各自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在“融湾建带”中实现联动、协调和平衡发展。中心城区建设空铁港综合枢纽,普宁市打造商贾名城、创新之城,继续做大做强医药、纺织服装两大支柱产业;揭西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打造生态发展示范区。
叶牛平指出,揭阳下一步“融湾建带”,将从五方面催发城市的内生动力:其一是以大交通实现与粤东城市群互联互通,实现与广深两小时工作生活圈;第二以大制造催生大产业,推动珠三角高端产业延伸和反向配套;第三以大沿海营造大生态,第四以新城市中心丰富粤东城市群,第五是培养人才促进城市创新发展,引进一座大学引领一座城市。
来源
羊城派
责编
吴彤张德钢
实习生
黄绮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