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宁市占陇镇定厝寮村

定厝寮(Dìngcuòliáo)位于占陇镇政府西北方向6.4千米处,属占陇镇。东临玉溪村,西临北山村,距离占陇镇中心区约7公里,是占陇镇最西北边的一个村。占地面积约亩,其中耕地面积近亩,主要种植水稻、番薯、当季蔬菜等农作物,山地面积多亩,果园面积亩,主要产荔枝、龙眼、橄榄等水果;村依山而建,土地肥沃,树木果树常年青翠,郁郁葱葱,总人口人。村“两委”干部5人,其中支委3人,村委3人,交叉任职2人,村党支部党员有79名。有定厝寮小学1所,老人活动中心1个,文化广场1个,公用厕所2间等。

定厝寮村全景

定厝寮村是一个乡风文明的革命老苏区,年被评为“广东省卫生村”。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明末时期(约公元-年),先祖从福建省平和县迁至广东省惠来县黄寮居住,后迁此创村,并起名定厝寮村。因几经搬迁,最后迁移到此地建村居住,称定厝寮。外人曾称郑厝寮,故名。

定厝寮村牌

自然景观有“老翁撒网”、“水龟塔车”、“龙秋古井”、“像锣像鼓”等胜迹,堪称定厝寮八景,经过岁月的洗礼,如今有些自然景观已不复存在。多年来,在山顶深坑中还栖息着一种世间仅有的“独脚小龙虾”,十分稀奇,令村民津津乐道。村还有两棵大榕树,至今也有几百年历史,是村民乘凉的好去处。

榕树

榕树

根据史料记载,定厝寮村自公元年开始置村,第一个来定厝寮村的叫吴百万,建有祠堂一个;第二个是欧朝杰,建有两层楼房的驷马拖车一座:第三个是黄振坤,由福建莆田迁此定居,也建有黄氏祠堂一座,以后陆续有姓钟、刘、李、江、陈、徐、杨姓来此定居,自明代置村到现在已有多年历史,村多姓聚居,现有杨、黄、吴、钟、欧、李、陈、刘、江、徐十姓,村民自然淳朴,和睦相处。

寨门脚风景

寨门脚风景

寨门脚风景

寨门脚风景

五世至七世期间,清政府赏赐有圣旨亭一个,清政府的官员路过此地,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七世至十世期间,清政府封赐的不等级旗杆夹有十多副,其中这十副旗杆夹有国学士,儒林郎,还有六至八品的官员。在民主革命时期,村涌现了一批进步青年,参加党所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村民在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顽强斗争,为革命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年,杨少英、杨德秀、杨乾泰、杨炼石等人,在党的领导下发动村民成立了农会组织,是普宁最早建立村农会之一。

年,村成立农民自卫军,组织小队参加围攻县城的斗争。

年8月,建立党支部。

年,参加潮汕人民抗日游击队。

年,建立村人民民主政权和民兵队伍。

年,村被评为“红色游击区”。定厝寮村不但是一个革命老苏区,还是普宁市有名的侨乡,在大革命失败期间,村里遭到国民党军的包抄,镇压,许多青年纷纷外出谋生。如今,村旅居海内外的华侨有0多人,主要分布在东南亚一带。秉承着革命的优良传统精神,旅居在外的华侨,热心本村的公益事业,为本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年,杨浩如先生帮助国家建设,对家乡普宁寄来了大批化肥,老人又拿出50万元来家乡兴建“定厝寮小学”。经过几十年的风雨洗礼,定厝寮小学已经褪去了往日的光芒。村干部为了学生能在个更好的环境学习,在上级的支持下,和本村村民和海内外热心人士的捐赠,总投资多万建起了新学校,校名为著名侨领庄世平先生所题,在年开始投入使用。村落呈块状形,环境优美,村民住宅多为泥砖瓦木结构。部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有老人活动中心1栋三层,文化休闲健身广场1个,篮球场2个,小学1所。

定厝寮小学及村址

市区污水处理厂建于村练江南侧。汕湛高速公路在村后经过设高速出口一个(普宁东)直连普宁高铁站,有大(坝)占(陇)公路从村南通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方便。

普宁东

作者/来源:用户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156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