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县级各地地名由来一

成都市

锦江区:年成都市第一区更名东城区,年改现名,因有锦江流经得名;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锦工织锦濯其江中则鲜明,他江则不好,因名

青羊区:年由成都市西城区更名,因道观青羊宫(青羊肆、青羊观)得名;据《成都县志》载,相传老子曾牵青羊过此,唐乾封元年()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故易名

金牛区:年成都市郊区更名,以境内金牛坝得名;据《括地志》:昔秦欲伐蜀,路无由入,乃刻石牛五头,置金于后,伪言此牛能屎金,以遣蜀,蜀候贪信之,令五丁共引牛至成都,相传为蜀王置石牛的地方

武侯区:年由西城区、东城区析置,因境内有纪念三国诸葛亮的武侯祠得名;因他生前被封武乡侯,死后谥忠武侯,故名

成华区:辖区地跨古成都、华阳两县,取其首字命名

龙泉驿区:曾为简阳县第三区、龙泉区,年划入成都并更名,因地处龙泉山西麓,明朝置龙泉镇巡检司,清朝设驿站,故名

青白江区:因青白江(清白江)得名;《明一统志》:清白江在新繁县北,宋朝赵过此,尝曰:吾志如此江清白,虽万类混淆,其中不少浊也,因名

新都区:西汉置新都县,以蜀王开明曾徙都于此,取新置一都之意命名,年设区;另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都系氐羌语地方之意,意为新地方;或说说秦时因于广都、咸都之外新置之都,故名

温江区:以江水温润为名;另说以温江(杨柳河)得名;另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因新开江(江安河)和杨柳江二水环绕县城,江水温润得名

双流区:隋仁寿元年()广都县避炀帝讳改名,因县在二水之间,取晋左思《蜀都赋》之“带二江之双流”命名;另说以江安河与府河汇流于二江口而得名;一说岷江与温水挟县东西而南流,故名;或说县治原在河岸中兴场附近,故名

郫都区:年11月郫县改现名,以蜀王杜宇(名蒲卑)都于此,或谓以郫江(柏条河、另指都江堰内江)经过境而名,郫江亦名成都江、市桥江、中日江;因地理方位得名,《汉书·扬雄传》说:处岷山之阳曰郫;因地势得名,据《资治通鉴·音注》:郫即卑邑也,古地处岷江冲积平原,蒲草丛生,故称卑邑,合写为郫;又说因古蜀族自称蒲卑得名,意为蜀族人的地方、蒲卑人的地方或来自天上(高原)的人的地方

金堂县:咸亨二年()由雒县、新都、金水三县析置,《元和郡县志》云:以县界连金堂山(金台山、金堂峡山),故名;另说县西有金堂山,水通巴汉,故名

大邑县:咸亨二年()析晋原县置,据《太平寰宇记》:其邑广大,遂以为名

蒲江县:隋仁寿元年()由广定县更名,以蒲江河(蒲水)为名;据《元和郡县志》:县南枕江水,因以为名,因两岸盛产蒲草得名

新津县:北周孝闵帝元年()置县,李膺《益州记》云:皂里江津之所曰新津市,县名缘此

都江堰市:明洪武年间灌州改县,年由设市,以境内都江堰水利工程命名

彭州市:年由彭县改设,境内有古天彭门,唐朝设有彭州,故名;《元和郡县志》云:以岷山导江,江出山处,两山相对,古谓之天彭门,故名彭州;或谓周武王封彭人在此立国得名

邛崃市:以邛崃山命名;汉代张骞奉使西域得高节竹植于邛山,故名;山因山多风云雨雾,首夏犹冰,初秋即雪;本自邛筰(今西昌、汉源)而来,故名;一说因邛(指邛都,今西昌)人得名;另据《华阳国志》:邛人自蜀入,度此山甚险难,南人毒之,故名

崇州市:年由崇庆县改设,取元代地名命名;南宋淳熙四年()以高宗潜藩于此升为崇庆府,以示崇庆之意,至元二十年()改崇庆路为州,简称崇州

简阳市:取简州、阳安各一字为名;据《元和郡县志》:因境有赖简池为名;另说因有简池和赖简山,以怀念蜀汉简雍在此为政,故名

自贡市

自流井区:年自贡市第一区改现名,明嘉靖年间凿井制盐,气水自喷而出,故名

贡井区:以大公卤井谐音得名,另说因盐质佳列为贡品,故名;年自贡市第二区改现名

大安区:年由大坟堡区改现名,因境内有大安寨得名

沿滩区:年3月自贡市郊区改现名,因釜溪河西岸,沿河多河漫滩,故名;另据《中国地名辞源》:此段河道因落差大,滩多,险且长,故名

荣县:以荣州得名;据《元和郡县志》:州取荣德山(老君堂、希夷山)为名;另说相传荣公辅佐周武王有盛德,赐土于此,因名;又说明洪武九年()降荣州改荣县,因古代时县境内的梧桐树多得命;又说因荣隐先生居此而得名

富顺县:北周置富世县,唐贞观二十三年()避李世民讳更名富义,北宋太平兴国元年()避赵光义讳改富顺;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因富顺监而得名,一说取其盐井之富而顺治为名;另说因境内有富世盐井得名,《旧唐书·地理志》:界有富世盐井,以其井出盐最多,人获厚利,故名

攀枝花市

东区:因位于市驻地大渡口之东得名

西区:因位于市驻地大渡口以西得名

仁和区:年由郊区改现名,以区人民政府驻仁和镇改今名;镇驻地仁和,清乾隆年间兴集,取仁义相待、和睦相处之意命名;寓意“仁义道德,和衷共济”之意

米易县:原名迷易县,年改现名,因迷与米音近而改;有气候温和易产稻米之意

盐边县:因位于盐源县边缘而得名

泸州市

江阳区:年1月由县级泸州市改设,西汉置江阳县,因治所在大江(长江)之阳得名

纳溪区:以永宁河古称纳谿而得名,后易名纳溪;另说因位于纳江(即永宁河)入江口,且汇纳叙永县以下诸溪水于此注入长江得名;另据《永乐大典》:古之有溪,上控永宁界首,下注泸江,昔诸葛亮平定云南,蛮夷纳贡而出此溪,因名

龙马潭区:因境内名胜落马潭得名;另说因龙马潭公园得名;据《舆地纪胜》:龙马潭在城东北二十里,唐王昌遇落魄仙于此,以龙马一夕送归潼川,故名

泸县:年改泸州置县,从泸州之名;南朝梁大同中置泸州,远取泸水(金沙江)为名,另说因当泸江下游而得名,其水色黑,故名

合江县:北周由符县改现名,以赤水河(安乐溪)于此汇合入长江,故名;据《元和郡县志》:以江在县侧合流为名

叙永县:清康熙二十六年()设永宁县,年改现名;由叙州、永宁各取一字为名;另说取叙(指叙州府)属永宁之意命名

古蔺县:清光绪三十三年()置古蔺县,因古蔺河而得名;另说因古蔺州得名;《古蔺县地名录》():唐元和元年()置州,以境内蔺草丛生得名

德阳市

旌阳区:年德阳县改市中区,年分置旌阳区;元朝时许道人在县北街修许旌阳祠,借著名文人虞集之名作《许旌阳祠堂记》,自此有旌阳之称

罗江区:年8月由罗江县改设,唐天宝元年()万安县改现名,以罗江得名;《蜀中广记》云:左水自安县来,右水自绵州来,合于县之东北,蹙成罗纹,故名

中江县:曾名五城县、伍城县,北宋大中祥符五年()玄武县置现名,以古中水(亦称中江,今凯江、罗江)命名,因位于沱江和涪江中间得名;另据《郡县释名》:中江县东南两水夹流,南江与东江至玄武山下汇合,邑居其中,故名

广汉市:唐垂拱二年()置汉州,因汉水为名,年改设广汉县;取汉代广汉郡名的广大之义,言郡之广大至于汉水也;另说意为能广大汉业

什邡市:取邡水流为十之意,故名;《史记》称汁方,汁古义为柒(漆),自古此地产漆,古代习惯将少数民族地区称为方,亦作什方

绵竹市:隋大业二年()孝水县改现名;因处绵水(今绵远河),多竹,故名;《寰宇通志》云:以其地竹性柔韧,可以绹绠,因以名县;据《汉书·地理志》:以其地宜竹,故名;或谓因此地产绵竹得名

绵阳市

涪城区:年原市中区涪江西岸设涪城区,以古地名为名;西汉高祖六年(前)置涪县,因治地近邻涪水(今涪江)得名,西晋永嘉元年()更名涪城县

游仙区:以游仙观得名据晋代葛洪《神仙传》,汉代云游天下仙人李意期曾在此修炼,后人修游仙观以作纪念,故名

安州区:元中统五年()石泉军为改安州,明洪武七年()改为安县,年4月改现名;据《中国地名辞源》:县沿州名,州以境内龙安山得名;另说县名起于龙安,或取安抚西羌之义

三台县:因县西有三台山得名;据清嘉庆《三台县志》:县以三台名者,盖以城西最近一山有台三层,如阶级然

盐亭县:西魏恭帝二年()改北宕渠县置,以近盐井,因名;另据《中国地名辞源》:因旧有秦亭并富有盐井得名

梓潼县:据《太平寰宇记》:县东倚梓林,西枕潼水,故名

北川羌族自治县:北周置北川县,因县西北有北川城而得名;一说汶川又称北川,因以此江为名;唐贞观八年()析出石泉县,永徽二年()北川县并入石泉县;年因与陕西省石泉县同名改现名

平武县:西晋太康元年()广武县改现名,阴平郡与广武县各取一字为名

江油市:市沿县名;因古江油县在今平武县东南,地当涪江出山之口,谓江水之所由,故名;另说因涪江水清澈如油得名;另据《中国地名辞源》:名系油溪而来

广元市

利州区:曾名广元县、市中区,年3月改现名,取古地名为名;西魏大将军尉迟迥袭取西益州,西克成都,取顺利之意得名

昭化区:3年由元坝区改现名,北宋开宝五年()益昌县改昭化县,以宋太祖钦赐“昭示皇恩,以化万民”之意得名

朝天区:年9月由原市中区析置,因政府驻朝天镇得名;唐天宝十五年()因安史之乱唐玄宗幸蜀,州县官员在此迎驾,称朝天子,故名

旺苍县:以驻地旺苍坝为名;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因县四面皆山,其中地势平坦,有宋江和黄洋水环绕其间,四时登眺,望之苍然,昔时文人以望苍四时,有兴旺之义,故名

青川县:西魏置马盘县,因马盘山得名,唐天宝元年()更名青川县,因青川溪(清川,今下寺河或黄沙河)得名,青川溪水色青美,因名;年由平武县析置

剑阁县:以三国时诸葛亮用兵于此,在剑山凿石架空建飞梁阁道,故名;据《水经注》载:连山绝险,飞阁通衢,故谓之剑阁

苍溪县:西晋太康时置苍溪县,因县界苍溪谷为名;因嘉陵江亭子口一段,两岸高山壁立,峡谷幽深,江水流经其间呈碧绿色,因名

遂宁市

船山区:年12月市中区分置船山区,区名源于清代被誉为蜀中诗人之冠的张问陶的别号船山

安居区:年12月市中区分置,隋开皇十三年()改柔刚县名安居县,以取安居乐业为吉祥之意命名;另据《元和志》:因安居水(大安溪河、琼江)为名

蓬溪县:天宝元年()唐兴县改现名,以蓬溪(赤溪、马桑溪,今蓬溪河)为名;另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因有蓬山(蓬莱山)和溪水(蓬溪水)得名

大英县:年由蓬溪县析置,境内有被誉为世界近代石油钻探之父、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的大英卓筒井和大英场,故名

射洪市:西魏因有射江设射江县,北周今名;因梓潼水急如箭射涪江,蜀人谓水口曰洪,讹江为洪,因名;9年设市

内江市

市中区:年由县级内江市及近郊改设;因位市区中部,故名

东兴区:年由内江县改设,因政府驻地东兴镇得名;另说以古东兴场命名

威远县:隋开皇三年()设威远戍,取威抚远人之义,十一年()改县,因戍为名;县志记载:西晋惠帝永兴元年()李雄据蜀,奋武此地,以慑服夷獠,取威名远震、威抚远人之义得名

资中县:蜀人称沱江为资水,沿江数百里只此一县,居其中部,故名;年改资州改现名,因位于资江(沱江)中游得名;另据《元和志》,资中以资水为名;因尧九子资封于此,因名资水

隆昌市:明隆庆元年()置县,县址属古昌州,又有隆桥驿得名;《中国地名由来词典》云:因属唐代昌州,又属明初荣昌县,并于明隆庆时于唐隆越县地置县,故名;年4月设市

乐山市

市中区:因位于市区中部,故名

沙湾区:取“灵山秀水、沙岸湾环”之意,故名

五通桥区:以附近有五通庙及石桥得名

金口河区:以金口河为名,据民国《峨边县志》载:秦水河(泾水、天津水),今名金口河,金为泾口之讹也;相传河口处,人们从沙里淘金者多,河因此得名,地因河名。另说秦人入蜀,移民于河畔,思秦之泾水,呼此水为泾水,渭泾口即金口

犍为县:隋开皇三年()改武阳县置,古郡名为县名;另据《旧唐书》:因犍为山立名;山在县南十五里,形如伏犀,昔人以犍名县,盖象此山从健牛之义;相传犍和为都是远古动物,其状若猴,其目似豹,因以为名

井研县:隋大业元年()因井研镇立县,取镇为名;盐井精美之意;另说因县有盐井,而盐井之利出于心计,取盐井研净之义

夹江县:隋开皇十三年()析平羌县、龙游县析置夹江县;以治地两山对峙、一水中流,故名;据《寰宇记》:置于泾上,临江水,故名;另说在岷江与青衣江之间得名

沐川县:年设沐川县,据《读史方舆纪要》:县北沐源川旁有峰崖竦立,如人新沐,故名;另说以沐川河为名

峨边彝族自治县:因位于峨眉山旁边得名;另说大渡河又名峨水,县在其南岸,故名

马边彝族自治县:明万历十七年()置马湖府安边同知署,因名;另说以马湖府之边境得名,马湖府以马湖得名;或说因马边河(新镇河、清溪河)得名

峨眉山市:因处峨眉山东麓得名;另说以峨眉山得名;北周置峨眉县,年设市改现名;《蜀都赋》云:抗峨眉于重阻,两山相对,望之如峨眉,故名。

广安市

广安区:明朝置广安州,年改县,取广土安辑为名;年由广安县改设,

前锋区:3年由广安区渠江东岸析置,以驻地前锋镇命名

岳池县:以境内岳池水(街子河)为名;另说县有安岳山,山上思岳池是岳池水(长滩寺河)源头,故名;另据《中国地名辞源》:因岳池而得名,岳池水出自岳安山

武胜县:年因与安徽省定远县重名改现名,县沿军名,军以县东武胜山为名;据《读史方舆纪要》:武胜山旧名飞龙峰,蒙古主蒙哥攻钓鱼城,屯兵于此;另说取以武取胜之意

邻水县:南朝梁大同三年()置邻水县,旧写作潾水县,以县有邻水(又名潾水,今芭蕉河、另说御临河)命名;据《太平寰宇记》:邻水县因州(邻)水以名之

华蓥市:以地处华蓥山得名

眉山市

东坡区:曾名齐通县、广通县、通义县,年改由眉山县改设;因是北宋文豪苏轼(东坡居士)的故乡,故名

彭山区:唐先天元年()隆山县避李隆基讳改名,据《蜀中广记》云,因县之彭女山(彭亡山,今仙女山)为名;山因西周彭祖于此而亡得名

仁寿县:隋开皇十三年()普宁县改现名,因梁为怀仁郡地,取仁义长寿之意命名;另据《蜀中广记》:县从隋文帝年号;或说以仁寿宫为名,取《论语·雍也》之知者乐仁者寿之意命名

洪雅县:据《元和郡县志》:因县西有洪雅川(今安溪河)得名

丹棱县:隋开皇十三年()设丹棱县;据《中国地名辞源》:因县北有赤岩山,高峻竖立,其形如棱,状若飞旗,拱卫县治,故名

青神县:据《今县释名》:昔蠺丛氏衣青以勤农业,西魏置青衣县于此,有青神祠,后周因名县;另说因古蜀国王蚕丛曾衣青衣以行蚕事,蜀人神之,故名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567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